“進博會的溢出效應越來越大。”在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現場,虹橋品匯副總經理朱菁向《國際金融報》記者道出了她作為八年“親歷者”最深的感觸。她見證了中國消費者對進口商品從“看熱鬧”到“看門道”的蝶變,也感受到全球展商對中國市場愈發強烈的渴望。
這股強勁的“東風”,托起了虹橋品匯。作為服務進博會的平臺,它不僅構建起一個集保稅倉儲、貿易服務、展貿對接于一體的龐大“生態圈”,更憑借“6天+365天”的全鏈條服務,將無數“展品”成功孵化為“商品”。
站在第八屆進博會的新起點,朱菁透露,平臺已將目光從消費品延伸至工業品等前沿領域,全力向年貿易額“千億級”的宏大目標邁進。“永不落幕的進博會”,已在此由藍圖照進現實。
“貿易生態”誕生
八屆進博會一路見證,朱菁最直觀的感受是:外國展商對中國市場的渴望愈發熾熱,對虹橋品匯的由衷感謝也愈發真摯。
“平臺成立的初心正是服務進博會。”朱菁告訴記者,這是虹橋品匯的使命。對于無數滿懷期待的海外公司而言,進博會是進入中國市場的“敲門磚”。
記者現場看到,不少海外展商的“進博秀”正是通過虹橋品匯完成。作為專門承接和放大進博會溢出效應的“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主平臺,虹橋品匯已連續八年服務進博會,建成了虹橋國際咖啡港、虹橋國際酒窖、虹橋品匯直播基地、虹橋商務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等多個平臺,匯集了來自120個國家(地區)的6000多個品牌、逾85000款進博會同款商品。

夏悅超/攝
如果要用一個詞概括虹橋品匯八年來的進化,朱菁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生態”。
“我們搭的不只是物理載體,更是一個生態圈。”她強調,這個生態圈,遠不止提供倉儲和貿易服務。每年承接超過200場的各類活動,尤其是精準的展貿對接會和選品會,如同一個個高效的“連接器”,讓展商能迅速找到匹配的采購商,將產業鏈上下游“串”起來。
朱菁舉例稱,虹橋國際咖啡港、虹橋國際酒窖已成為特定消費品類的產業集聚地,吸引著全球的目光。同時,作為全國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虹橋商務區的許多便利化政策在這里先行先試。“這讓我們更加便捷地實現‘從0到1’這一步。”朱菁說。
從“看熱鬧”到“看門道”
作為離市場最近的觀察者,朱菁敏銳地捕捉到八年來中國消費者的變化:“最大的不同,是從‘看熱鬧’變成了‘看門道’。”
她回憶道,首屆進博會時,中國消費者對進口商品充滿了新鮮感和好奇心,虹橋品匯的展臺甚至一度需要限流。如今,進口商品已飛入尋常百姓家,消費者的需求也隨之迭代升級。“現在大家對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會去了解各種風味、口感,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東西”。
這種從“嘗鮮”到“精選”的轉變,倒逼海外品牌必須更深入地理解和適應中國市場。朱菁分享了幾個生動的例子:來自巴西的奧尼卡咖啡,為了迎合中國家庭的消費習慣,主動將當地流行的大包裝咖啡豆,改成了更精致的小包裝;一些海外冰激凌品牌,則根據市場反饋降低了甜度,以貼合中國消費者的口味。
“進博會讓更多海外品牌看到了中國消費者的具體需求和口味。”朱菁總結道。海外廠商與中國消費者的雙向互動,正是進博會價值的深層體現——從單向展示變為全球品牌與中國市場的共同成長,而虹橋品匯正是這場對話的核心舞臺。
解碼“從展品到商品”
展品怎樣變成貨架上的商品?“永不落幕的進博會”靠什么打造?
朱菁向記者道出玄機:依托專業外貿企業東方國際集團,虹橋品匯把做進口做成專長,為每一款進口商品量身定制“全鏈條通路”。
這條通路的起點,是虹橋商務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下稱“虹橋B保”),它如同一座靈活的“中轉港”。朱菁稱,“進博會展品在展后可以直接通過‘展轉保’模式,在虹橋品匯延展甚至銷售。”
朱菁舉例道,本屆進博會亮相的俄羅斯葉卡捷琳娜二世琥珀畫像,閉幕后將以保稅方式落地“虹橋B保”,隨后在上海巡展,這不僅延續了展品的生命周期,更大大增加了其商業化的可能性。對于保健品、化妝品等涉檢涉證商品,則可通過跨境方式在虹橋品匯平臺銷售,大幅縮短了上市流程。
針對一般貿易商品,朱菁介紹,虹橋品匯的“進博好物暢購集”以自營方式提供收銀、導購、倉儲、銷售的一站式服務。“我們采取銷售后才收取扣點的模式,最大程度地降低海外品牌,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試錯成本。”朱菁表示,在這里嘗試成功后,虹橋品匯會將其推薦至全國54個分中心和主流銷售渠道。即便不適應中國市場,其退出成本也極低。
此外,虹橋品匯每年還舉辦200多場展貿對接、選品會等活動,供進博展商精準匹配采購商。
溢出效應帶來新機遇
“進博會的溢出效應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實在。”站在第八屆進博會的新起點上,朱菁認為,進博會所溢出的效應將帶來更廣闊的空間,“我們已從原來承接消費品領域的進博好物,拓展到了工業品領域。”
今年,虹橋品匯正式設立了“虹橋長三角低空經濟展貿中心”,精準對接進博會的低空經濟展區。未來,虹橋品匯B棟將被打造為工業品首發平臺,聚焦人工智能、智能裝備、醫療器械等前沿科技。“我們希望不但把消費品引入千家萬戶,也能把更多的先進技術和體驗帶給大家,在平臺上實現真正的全方位溢出,對應進博會的各個展區。”朱菁表示。
“展望第九屆進博會,屆時我們的工業品首發平臺應該已初具規模。”朱菁對此充滿信心,“虹橋品匯未來的目標是打造一個年貿易額在千億級的國際貿易平臺。”
記者 夏悅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