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秦燕玲
“共享大市場·出口中國”系列活動日前正式啟動,這是落實“積極擴大自主開放”的具體舉措。這一舉措也受到了來自國際組織負責人、境外貿易促進機構和商協會代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參展商企業代表的廣泛贊譽。
中國日本商會會長本間哲朗表示,“共享大市場·出口中國”品牌的創新打造,是中國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有力舉措,向全球工商界傳遞了明確信號。中國不僅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更是一個愿意通過制度創新與世界共贏共享的平臺。
當前,中國作為全球貿易穩定錨和合作平臺的角色也正在成為更廣范圍內的共識。“中國的這種開放并非空談,而是通過此類盛會真切展現——中國正與我們攜手踐行‘言出必行’的理念,這不僅體現在積極表態,更轉化為切實行動。”聯合國國際貿易中心(ITC)國別項目司司長埃斯西龐·奧利維拉-戈麥斯認為,中國的開放是長期持續的過程,并不僅僅局限于一場盛會,這樣的開放正持續為合作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同時,埃斯西龐·奧利維拉-戈麥斯用“?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諺語稱贊中國的開放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中小企業的帶動、促進作用。他指出,過去全球貿易僅由少數大型企業主導,而如今貿易格局日趨普惠化,中小企業得以積極參與。中國通過進博會等平臺,為各國企業創造機遇——這正是為中小企業打開的參與全球貿易的大門。
“我們堅信貿易能讓買賣雙方互利共贏。通過獲得的支持政策與理解中國市場的機遇,實實在在的貿易成果最終將惠及各方主體。可持續發展才能真正在基層扎根生長。這些中小型企業不僅滋養著當地社區、支撐國家經濟發展、助力改善國際收支平衡和出口狀況,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國際視野也得以開拓。”埃斯西龐·奧利維拉-戈麥斯稱。
推動全球普惠包容地發展,也是本次啟動系列活動的重要意義。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表示,舉辦“出口中國”系列活動,就是要通過中國擔當和中國行動,與各方共同維護自由貿易和多邊貿易體制,攜手推動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
此外,中國自身發展的經驗與實踐,也為國際市場提供了參考的樣本。埃森哲全球副總裁、亞太區首席運營官格蘭·海伯舉例指出,中國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的大規模部署速度很快,這些成熟經驗完全可以向國際市場輸出,幫助其他國家實現凈零目標。對于中國而言,則能夠帶來其他國際機構在不同運作模式、不同實施規模方面的實踐經驗。因此,從進口與出口雙重視角來看,都存在著大量互利共贏的合作機會——這既是經驗輸入的過程,也是相互借鑒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