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山東省統計局公布今年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情況,全國經濟十強省(廣東省、江蘇省、山東省、浙江省、四川省、河南省、湖北省、福建省、湖南省、上海市)前三季度經濟數據已悉數出爐。據統計,經濟十強省合計實現GDP達61.99萬億元。其中,有8個省份經濟增速跑贏全國水平,成為“經濟大省挑大梁”這一稱謂的最好詮釋。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經濟十強省的“強”主要源于工業、消費、外貿三重動力的協同支撐。工業領域,8個省份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跑贏全國,為經濟總量突破蓄積動能;消費領域,7個省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超過全國;外貿方面,經濟十強省貢獻了全國超七成的進出口總額,部分省份外貿增速顯著,進出口結構持續優化,進一步拓展了增長空間。
展望四季度,經濟十強省正結合自身產業基礎與資源稟賦,通過差異化施策沖刺年度目標。工業強省聚焦高端制造領域的突破,創新高地強化動能培育。同時,多省份同步推進營商環境優化、消費提振專項行動等共性舉措,在夯實“穩”的基礎上積蓄“進”的動能,全力為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筑牢“壓艙石”。
三重動力托舉“大省擔當”
經濟大省以實際行動扛起穩大盤、促發展的關鍵責任,在全國經濟格局中的“壓艙石”作用愈發明顯。
從發展實績來看,今年前三季度,全國GDP同比增長5.2%,增速較去年全年和去年同期分別加快0.2個百分點和0.4個百分點,經濟運行持續保持總體平穩且穩中有進。而在經濟十強省中,有8個省份的增速跑贏全國水平,且普遍優于去年同期。其中,湖北省更是以6.0%的同比增速領跑。從總量貢獻看,十強省前三季度GDP占全國比重超61%,用實打實的成績詮釋了“挑大梁”的擔當。
實現這樣的體量和增速,背后有哪些支撐呢?首先,工業升級筑牢硬核根基,成為經濟穩增長的“壓艙石”。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2%,而經濟十強省中有8個省份跑贏這一增速,其中河南省以8.4%的增速領跑。
新質生產力加速崛起,為工業經濟穩中有進注入新動能。例如,山東省汽車、鐵路船舶、電子等行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7.0%、14.9%、16.6%;浙江省工業機器人、鋰離子電池、筆記本計算機、新能源汽車等產品產量分別增長65.6%、52.5%、41.1%、41.3%,創新驅動的產業活力持續釋放。
其次,消費正成為拉動地方經濟增長的基礎性力量。數據顯示,經濟十強省中有7個省份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跑贏全國(前三季度,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5%),其中河南以6.2%的增速再次領跑。
在此過程中,“以舊換新”成為消費領域增速顯著的重要引擎。以四川省為例,前三季度,在以舊換新政策加力擴圍帶動下,全省限額以上單位汽車類零售額同比增長8.0%,增速較上半年加快5.3個百分點。
最后,外貿突圍拓展增長空間。經濟大省作為外貿“主力軍”,貢獻了全國超七成(75.5%)的進出口總額。從區域表現看,江蘇省進出口總額突破4.38萬億元,增速6.4%,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此外,結構升級更為亮眼。例如,江蘇省機電產品出口占比近70%,拉動全省出口增長8.7個百分點;浙江省“新三樣”(電動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出口總值同比增長19.7%,以占全省外貿出口3.1%的比重貢獻了6.6%的出口增量,形成多元市場支撐的穩健格局。
多措并舉沖刺增長目標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節點,經濟大省在穩住全國經濟基本盤的同時,更肩負著為規劃圓滿收官夯實基礎的重任。為此,各省紛紛將全年經濟增速設定在5%以上,為收官之戰明確了方向。
從目前進度來看,大部分省份前三季度經濟增長均符合預期,為全年目標的達成奠定了堅實基礎。近期,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勝利召開并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此背景下,經濟大省迅速行動,紛紛召開專題會議,深入學習領會全會精神,緊密結合地方實際部署四季度重點工作。
具體來看,一方面,各省在夯實增長基礎上形成高度共識,均錨定“確保‘十四五’圓滿收官”的共性目標部署關鍵舉措。首先,抓項目擴投資成為共同選擇,紛紛強調推進重大項目建設,通過優化審批流程、強化要素保障等方式推動項目落地,同時積極出臺政策激活民間投資活力,為經濟增長注入直接動力;其次,強產業促升級是普遍重點,各省將制造業升級、培育新質生產力放在突出位置,既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又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壯大,持續鞏固產業發展根基。
奧優國際董事長張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經濟大省將發展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作為重點方向,這一選擇契合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需求,具有很強的必要性與前瞻性。這類產業不僅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載體,更是經濟大省鞏固產業優勢、持續領跑的核心抓手。
另一方面,各省立足自身經濟結構、資源稟賦的差異,呈現出差異化的發力方向。沿海省份更側重“對外開放與科技創新”,例如,廣東省提出,要全力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高質量辦好秋季廣交會等展會活動,積極幫助企業搶抓訂單,加力開拓新興市場,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內陸省份更側重“內需挖掘與區域輻射”,例如,河南省提出,要分層分類、精準調度,進一步釋放政策效應,發揮經濟大市、重點區域帶動作用,充分挖掘各地發展潛力,促進重點企業穩定經營、重點項目加快建設、消費潛能持續釋放,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