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儲能需求爆發的引領下,鋰電行業三季報營收利潤均同比回暖,且第三季度同比增幅更大。據上海證券報記者統計,截至10月30日16時,電池行業(申萬行業分類)披露了三季報的公司共有89家,前三季度營收合計為7796億元,同比增長13.50%;歸母凈利潤合計為682億元,同比增長32.86%。單看第三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幅高達55.41%。
從鋰電池行業主要材料看,六氟磷酸鋰價格從年內低點至今已反彈113%,在鋰電池四大主要材料中“一枝獨秀”。在鋰電池產業復蘇的同時,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同樣高歌猛進,近期頻繁傳出技術突破、產能建設、設備交付等消息,固態電池產業化漸行漸近。
儲能引領鋰電需求增長
截至10月30日,申萬二級行業分類“電池”中共有106家A股公司。剔除1家燃料電池公司,另105家公司分布于鋰電池、電池化學品、鋰電專用設備、蓄電池及其他電池等四大申萬三級分類,基本覆蓋除鋰礦之外的電池全產業鏈。
據記者統計,截至10月30日16時,上述公司中已有89家披露三季報。數據顯示,89家公司前三季度合計實現營業收入7796億元,同比增長13.50%;實現歸母凈利潤682億元,同比增長32.86%,不過該利潤指標龍頭效應明顯,增幅中位數為7.39%。單看第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8.21%,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55.41%。
按照前三季度營收排序,最新“電池行業前十大上市公司”(不含鋰礦)分別為寧德時代、億緯鋰能、欣旺達、天能股份、中偉股份、國軒高科、湖南裕能、德賽電池、廈鎢新能和駱駝股份。
其中,寧德時代斷檔領先,前三季度營收達2831億元。另9家企業營收在120億元至450億元之間,合計尚不及寧德時代。行業利潤也呈現突出的龍頭效應,寧德時代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為490.34億元,剩余88家公司合計歸母凈利潤為191.60億元。
從鋰電企業三季報描述及業績說明會來看,全球儲能需求的強勁增長成為拉動鋰電行業回暖的重要原因。一位電新分析師在社交媒體評論稱:“儲能海嘯將至,對鋰電的拉動很快會超過電動汽車。”
寧德時代在三季報電話會中稱,儲能商業模式日漸成熟,經濟性顯現,國內外儲能需求迎來快速增長。公司儲能產能飽和,正加速產能擴張力度。后續隨著產能逐步釋放,公司國內儲能產品出貨情況將會改善。
鵬輝能源第三季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3億元,同比增長977.24%,一改上半年的虧損局面。鵬輝能源稱,營業收入增加主要原因為行業向好、公司產品產銷兩旺、銷售訂單增加、銷售增長。鵬輝能源電池產品以儲能電池為主,公司9月19日曾稱,公司主要儲能產品型號如314Ah大儲電芯生產線,100Ah、50Ah小儲電芯生產線均滿產。相比上半年,公司部分儲能電芯產品有一定的漲價。
據國家能源局及第三方機構數據,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鋰電儲能裝機超170GWh,同比增長68%,市場保持了快速發展勢頭。
中信建投研究電新團隊10月26日發文稱,上調明年國內儲能裝機增速至倍增,鋰電新周期序幕拉開。儲能招標景氣度上行,社會資本投資積極,經濟性提升使得多地儲能市場成為投資“富礦”。該團隊預計,在旺盛的需求下,明年鋰電池總需求有望超過2700GWh,同比增長30%以上,多個環節均可能出現短缺現象。
六氟磷酸鋰“一枝獨秀”
六氟磷酸鋰是電解液的主要原材料,電解液是鋰電池的四大主要材料之一。從價格上看,六氟磷酸鋰價格已從年內低點反彈。隆眾資訊數據顯示,六氟磷酸鋰價格已從7月18日的4.98萬元/噸,上漲至10月30日的10.63萬元/噸,不到4個月上漲超113%,漲幅在鋰電池四大主要材料中“一枝獨秀”。
價格上漲之下,六氟磷酸鋰頭部上市公司業績表現亮眼。
多氟多三季報顯示,公司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4億元,同比增長5.18%;實現凈利潤2672.44萬元。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7.29億元;實現凈利潤7805.46萬元,同比增長407.74%,盈利能力較上年同期顯著提升。
此外,天賜材料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8.14億元,同比增長11.7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3億元,同比增長51.53%。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08.43億元,同比增長22.3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21億元,同比增長24.33%。
業內判斷,六氟磷酸鋰價格仍有彈性,需求向好。多氟多在三季報業績交流會中表示,公司判斷10月六氟磷酸鋰市場需求持續向好,預計年底增速有所放緩,明年價格呈上行趨勢。在需求層面,市場對六氟磷酸鋰的需求具有較高的確定性,但價格波動幅度將趨于理性,不會重現上一輪行業周期中的暴漲行情,各廠家擴產趨于謹慎。
第三方研究機構則用“供需關系得到實質性改善”來總結目前六氟磷酸鋰的供求關系。隆眾資訊在10月30日發布的報告中分析:上游原材料碳酸鋰價格整體上行,成本端支撐較強,六氟磷酸鋰出現供不應求局面;與此同時,下游電解液需求保持良好,整體仍以按訂單交貨為主,行業結構性產能過剩問題近期改善,下游需求端訂單集中交付,供需關系得到實質性改善。
固態電池產業進展密集催化
固態電池作為下一代鋰電池的核心技術方向,在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等領域具備廣闊的應用前景。10月30日,清華大學發布消息稱,近日,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康飛宇教授、賀艷兵教授、呂偉副教授、侯廷政助理教授團隊聯合天津大學楊全紅教授團隊開展了系統性研究,開發出兼具優異機械性能、鋰離子傳輸性能和梯度親鋰/疏鋰特性的新型塑性SEI(固體電解質界面膜),大幅度提升了固態電池在大電流密度下和低溫下的循環穩定性。
此前,我國科學家成功攻克固態電池各類“卡脖子”難關的消息頻現。在技術突破的強力驅動下,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近期動作頻頻,從產能布局、產品迭代到設備交付全面推進,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正進入密集催化期。
孚能科技10月29日在互動平臺中表示,公司全固態電池研發及產業化進展順利,即將向戰略客戶交付容量達60Ah的第一代硫化物全固態電池,能量密度高達400Wh/kg。“全固態電池方面,公司按照先前規劃,先把中試線建好,然后不斷進行產品升級,按照目前的節奏,公司預計在第四季度推出下一代產品。”億緯鋰能在10月24日的電話會議中稱。
此外,鵬輝能源、國軒高科、寧德時代等均相繼披露固態電池量產的時間表,量產時間主要預計在2026年至2027年。
為匹配2026年至2027年固態電池量產節奏,材料廠同樣在積極備戰。10月29日,當升科技公告顯示,公司簽訂投資合作協議,計劃建成年產3000噸固態電解質材料生產線。恩捷股份稱,公司固態用高純硫化鋰產品已完成小試及噸級年產能建設和運行,硫化鋰中試生產線已經搭建完成,固態電解質粉體10噸級產線已經投產,具備出貨能力。天賜材料、璞泰來、多氟多也在快馬加鞭推進固態電解質的產線建設及客戶認證。
固態電池產業化,設備先行。利元亨在2025年第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中表示,公司為某頭部車企提供的全固態電池整線設備已交付并處于客戶現場調試階段與工藝驗證階段。該項目是公司在固態電池裝備領域的重要突破,目前公司正與客戶緊密配合,推進后續各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