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光的長河中,有些品牌如流星劃過,短暫璀璨;而有些,則如金絲纏繞,于歲月深處悄然生長,終成不滅印記。潮宏基,便是這樣一枚以東方為魂、以時尚為骨、以匠心為血的珠寶詩篇。它不只佩戴于頸間腕上,更鐫刻于時代情緒之中——當國潮3.0的風拂過千禧年的審美肌理,潮宏基以“金絲繞指”的細膩工藝,書寫著“悅己成潮”的現代寓言。
2025年前三季度,當諸多珠寶品牌還在金價波動與消費緊縮的陰霾中掙扎求生時,潮宏基卻提交了一份令人矚目的成績單: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28.35%;剔除商譽減值影響,2025年1—9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4.88億元,同比增長54.52%,其中第三季度單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57億元,同比增長81.54%,遠遠超過行業的平均水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5年9月底,潮宏基的門店總數已達1599家,前三季度加盟店凈增加144家,在眾多珠寶品牌紛紛選擇收縮戰線的背景下,繼續穩健逆勢擴張。同時,潮宏基計劃在2028年底前,于海外開設20家門店。這一逆勢擴張的底氣,源自于其對“國潮”與“悅己消費”趨勢的深刻洞察與精準把握。
財務表現:逆勢高增長的底層邏輯
2025年前三季度,潮宏基的業績可謂星光熠熠,延續了此前的強勁增長勢頭。公司實現營收62.37億元,同比增長超28%;剔除商譽減值影響凈利潤同比增長接近55%。
與行業數據相比,潮宏基的表現尤為搶眼。在A股珠寶行業,潮宏基的營收增速和剔除商譽減值影響后的凈利增速,均位居行業前列。另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銷售收益計算,潮宏基2024年在中國內地眾多珠寶企業中排名第九,市場份額為0.8%。在競爭激烈的珠寶市場中,公司穩步提升著自己的市場份額。
在“用時尚詮釋東方文化”的品牌理念指引下,產品力的提升驅動了潮宏基的逆勢增長,不僅帶動擴店進度超越預期,公司的毛利率水平也逐季持續穩健上升。公司堅持在精細化運營和數字化賦能的雙向支撐下的輕資產擴張策略,使得近年來的費用支出保持穩定,從而實現了珠寶主業凈利潤率的顯著提升,公司2025年三季度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已達8.82%,同比上升了0.27個百分點,創出2014年以來同期新高,若剔除商譽減值來看,前三季度凈資產收益率已超13%,達到了優質消費白馬的標準。
潮宏基的成長,從不依賴風口的托舉,而源于對“慢工出細活”的執著。當同行追逐短期紅利時,它在1999年掏出全年利潤舉辦中國首屆珠寶設計大賽;當市場沉溺于黃金堆砌時,它已遠赴瑞士巴塞爾,將東方“紫氣東來”搬上世界舞臺。這份對設計與文化的長期投入,構筑了其抗周期的韌性。即便2018—2019年因子品牌轉型受阻、商譽減值承壓,利潤短暫滑落,但核心珠寶業務的強勁生命力,使其迅速復蘇。這并非偶然,而是“主品牌聚焦+差異化定位”這一底層邏輯的必然回響——真正的價值,從不生于擴張的喧嘩,而長于深耕的寂靜。
產品戰略:非遺花絲+IP聯名的雙輪驅動
潮宏基的產品戰略始終圍繞“文化+創新”這一核心。近年來,公司不斷拓展產品品類,推出黃金聯名IP首飾、創意黃金串珠等產品,將傳統文化、非遺工藝與現代時尚完美融合。
非遺花絲技藝,是潮宏基品牌的靈魂所在。自2018年以來,公司發起“花絲創研駐地計劃”,邀請國內外藝術與設計大師走進花絲手工坊,為傳統花絲注入更為強烈的時代表達與視覺沖擊。這些融合傳統與現代的非遺花絲系列產品,已成為潮宏基品牌的標志性符號。
潮宏基的產品哲學,是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一邊是千年非遺的花絲工藝,細如發絲、捻金為線;一邊是當代潮流的IP碰撞,年輕、鮮活、破圈而出。
2020年,“花絲糖果”系列橫空出世——日本設計師佐藤大與東方花絲的邂逅,在李佳琦直播間創下“1分鐘8000件售罄”的神話。這不是簡單的“國風復刻”,而是將非遺從博物館請入生活場域的創造性轉化。花絲不再只是宮廷遺珍,它化作少女腕間的玲瓏手鏈,成為現代女性“悅己”的儀式感載體。
而“善緣”系列的重啟,與“金彩回潮”趨勢主題的發布,則標志著品牌從“跟隨潮流”到“定義潮流”的躍遷。截至2023年,28個在售系列中,20個皆具國潮風骨。它賣的不只是珠寶,更是一種文化認同的具象表達——佩戴者戴上的,是千年文明的低語,也是當下自我的宣言。
2025年上半年,潮宏基新推出了四個IP聯名產品,進一步強化了其年輕化戰略。自2020年開始,公司陸續與環球影城、三麗鷗等國際IP合作,推出了包括哆啦A夢、蠟筆小新、線條小狗等在內的12個IP系列產品。
2024年,潮宏基IP產品的GMV達到3.9億元,銷量超過29.4萬件。尤其在黃金串珠手鏈品類上,公司的表現尤為突出。2024年,其在該品類的銷售收益位列內地第一。公司的黃金串珠編繩組合,已成為社交平臺上黃金趨勢的風向標,“鈴蘭花”、“喜獅”、“花絲龍蛋”等產品一經推出,便迅速成為爆款。
公司的“印記系列”以“非遺花絲”工藝為核心,邀請國內外藝術大師為傳統審美注入時代表達,逐步形成兼具文化深度與當代氣質的原創體系,推出了“非遺花絲?糖果”“花絲?風雨橋”等系列爆款產品。例如2025年推出的“花絲海棠”系列,通過“花絲”與“玉雕”等傳統技藝的跨界融合,打造輕盈靈動的現代風格。結合花絲的“加法”工藝與玉雕的“減法”工藝,既保留傳統韻味又符合年輕消費者對日常奢華配飾的需求,推出后備受歡迎。
公司的臻金?梵華系列以“文玩”+“黃金”的賽道營銷成功出圈,除了成為年度爆款產品,該營銷案例還榮獲十六屆虎嘯獎效果營銷類銅獎,并入選小紅書品牌搜索案例,亮相戛納國際創意節,彰顯品牌國際化視野。
品牌勢能:東方美學的當代詮釋
潮宏基的品牌建設路徑,可概括為將東方非遺轉化為世界欣賞的時尚語言。截至2024年底,潮宏基的全國線下網點已突破1500個,成功進駐各大核心城市的頭部商圈核心地段。
2025年,潮宏基再度以565.77億元的品牌價值上榜《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連續21年獲得這一權威認可。在整體品牌價值增幅收窄至8.9%的背景下,潮宏基品牌價值的增幅卻達到了12.4%,展現出強勁的增長韌性。
潮宏基的“一城一非遺”項目,進一步強化了品牌與文化的地域鏈接。品牌深入不同城市挖掘在地文化,如成都的花絲×竹編、杭州的花絲×杭扇、武漢的花絲×漢繡等,讓非遺技藝與當地文化相互輝映。
在高端傳播與話語權構建方面,潮宏基持續與《費加羅》《T Magazine》等國際媒體深耕內容共創。例如,與《費加羅》共同發布《2025/26彩金潮流趨勢》,從學術與審美維度定義東方珠寶的未來走向。這些合作,不僅提升了品牌在國際高端市場的曝光度,也使其成為東方美學的重要定義者和傳播者。
“潮宏基”三字,始于潮汕,卻不止于地域。它是一代匠人廖木枝的鴻鵠之志,也是其子廖創賓對《鉆石分級》國標的參與修訂;是林軍平作為技術委員的行業話語權,更是整個管理團隊二十余載如一日的堅守。
品牌之“勢”,不在廣告喧囂,而在文化定力。從早期汲取LV、Prada的國際靈感,到2013年發布中國首份彩金潮流指南,再到2020年決然回歸東方本源,潮宏基走過了一條“出走—融合—歸來”的精神旅程。
它曾嘗試泛時尚化生態,卻在“潮集榜”的關停中明白:真正的品牌力,不在于品類的廣度,而在于文化的深度。 于是,它重新錨定“傳承東方文化底蘊的當代時尚珠寶”這一核心,讓非遺花絲概念店在成都萬象城悄然綻放——整店設計與工藝呼應,東方美學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可觸、可感、可穿行的空間詩學。
這,便是其品牌勢能的真正來源:不是模仿西方的精致,而是喚醒東方的優雅。
數字化轉型與精細化運營
潮宏基的數字化管理賦能高效運營,是公司盈利能力提升的關鍵因素。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收入增長的同時,銷售費用率同比大幅下降2.09個百分點。
公司產品的復購率提升至60%,印證了其產品忠誠度的持續提升。高的復購率不僅降低了獲客成本,也體現了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情感價值。
潮宏基的數字化能力,還體現在其對消費者需求的精準把握上。公司通過社交媒體互動、銷售數據分析等方式,實時捕捉消費趨勢的變化,并迅速將其轉化為產品創意。這種“數據驅動設計”的模式,讓潮宏基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敏銳的產品嗅覺。
在這個流量碎片化的時代,潮宏基并未陷入“廣撒網”的焦慮,而是以數字化為針,以用戶洞察為線,將一顆顆珍珠般的產品與服務,串聯成完整的消費旅程。
從微信公眾號推文從“珠寶單一”到“時尚多元”再回歸“國潮聚焦”的演變,可見其內容策略的迭代智慧;而直營店平均單店投資額的逐年提升,則揭示其“量少而精”的空間運營哲學——華東、華北、東北區域的新店,不僅是銷售終端,更是品牌體驗的沉浸式劇場。
UXD(用戶體驗設計)的理念亦悄然滲透:產品不再只是金屬與寶石的組合,而是包含交互、視覺、跨媒體一致性的綜合體驗。當一位年輕女性在小程序瀏覽“花絲糖果”時,她看到的不僅是商品圖,更是背后的文化故事、工藝紀錄片與佩戴場景的視覺渲染——這,便是數字化時代下的“情感交付”。
海外拓展:文化出海的東南亞試驗
當“國潮”不再只是國內的情緒共振,潮宏基的目光,已投向更遠的海岸。2024年,公司成功布局馬來西亞、泰國、柬埔寨的黃金點位,開始了品牌海外布局的拓展。東南亞之所以成為出海首站,是因為這里與中國文化共鳴深厚,珠寶消費潛力巨大。
東南亞,作為華人文化圈的延伸地帶,成為其文化出海的試驗田。這里既有對東方審美的天然親近,又有年輕消費群體對時尚佩飾的旺盛需求。潮宏基以“非遺+設計”為船,以“輕奢定位”為帆,在曼谷、吉隆坡的高端商場中,悄然設立品牌據點。
值得注意的是,潮宏基海外店的客群已突破華人圈層,憑借原創設計與時尚基因,吸引了眾多本土消費者乃至歐美時尚人士。這表明,潮宏基的東方美學設計已具備跨文化的吸引力,為品牌的全球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潮宏基在招股書中表示,計劃于2028年底前,在海外開設20家潮宏基CHJ珠寶店。這一海外擴張計劃,與公司的港股上市計劃相呼應,展現了潮宏基打造國際化品牌的雄心壯志。
潮宏基的崛起路徑,難以被簡單復制。當業內其他品牌還在價格戰與渠道戰中內卷時,潮宏基選擇回歸文化本源,將非遺花絲技藝與現代設計語言相結合,成功擊中了Z世代消費者的文化認同與情感需求。
隨著潮宏基港股上市計劃的推進,這家以“弘揚東方文化精髓”為初心的珠寶品牌,正在書寫中國品牌從文化自信到商業自信的嶄新篇章。
它不急于規模擴張,而是以“文化共鳴”為先——店內陳列不僅展示產品,更設置花絲工藝體驗角,邀請當地手工藝人對話交流。這不僅是銷售,更是文明的互鑒。正如其在巴塞爾的首次亮相,亞洲品牌之光,從來不是模仿者的身影,而是創造者的姿態。
潮宏基的出海,不是產品的輸出,而是美學的對話。金絲繞指,終成潮流;悅己之人,自成光芒。
潮宏基的故事,是一個關于“回歸”的寓言——回歸文化之根,回歸設計之本,回歸用戶之心。它告訴我們:真正的時尚,從不隨波逐流,而是在時間的洪流中,以東方為錨,以創新為帆,駛向更遠的潮汐。
當金絲纏繞指間,那不僅是裝飾,更是文明的溫度,在當代,悄然成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