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在2025世界數字城市大會期間舉辦的首屆城市超級智能體發展論壇上,聯想集團中國區基礎設施業務群戰略管理總監黃山展示了聯想面向城市超級智能體規模化應用的全棧算力產品與解決方案,首次提出“AI工廠”這一城市智能新范式。
“企業進行AI轉型需要經歷‘三級跳’。”黃山表示,AI時代,企業在從體驗階段到POC(概念驗證)實踐階段,再到規模化落地階段,“每一跳”都面臨數據治理的復雜性、投資回報率的壓力以及算力模型持續升級與維護等難題。以聯想城市超級智能體“1+N智能體”架構為例,N個場景可能需要N種不同的硬件系統,這不現實。
聯想提出的“AI工廠”將原本復雜且孤立的AI開發任務,轉變為一套可管理、可復制且支持持續運營的標準化體系,重塑了AI應用的開發與部署流程,使其成為一條標準、高效的現代化生產線。從場景定義到將客戶數據采集作為“原材料”,經過智能體開發平臺與AI訓練引擎的深度處理,最終生產出可交付的智能體、推理服務等成熟“產品”。整個過程由“數據飛輪”驅動,確保了模型與智能體能夠在使用中持續迭代、自我進化。
要讓這座“AI工廠”高效運轉,離不開堅實可靠的底層基礎設施作為承載,它們是“AI工廠”的“組件”。通過覆蓋“一橫五縱”的完整技術布局,聯想制定了“AI賦智+綠色賦能”的核心策略,即AI技術覆蓋全域產品,全面布局液冷技術。“一橫”是指聯想萬全異構智算平臺,統一納管異構算力,極致提升智算效率;“五縱”包括服務器、存儲、數據網絡、軟件及超融合、支持和運維服務五條業務線。
以萬全異構智算平臺為例,其擁有異構納管與算力優化等核心能力。在異構納管層面,其實現了對CPU、GPU、DPU、FPGA等多元算力的統一調度,并能將AI訓練集群、AI推理集群與傳統的HPC高性能計算集群融合管理,從而將分散的算力資源整合為高效協同的智算池,就像是給不同型號的“數字列車”鋪設一條統一軌道。
在算力優化層面,萬全異構智算平臺集成了多項聯想自研的關鍵技術,能高度自動化地完成AI全流程開發,提供高可用算力,并持續突破計算效率瓶頸。如AI推理加速算法集可提升AI推理性能5—10倍;專家并行通信算法降低推理延遲達3倍以上;超智融合可實現1小時內自動完成跨集群資源調度和共享。
在基礎設施的硬件創新層面,聯想通過超智融合服務器、AI導向存算協同設計及新型AI存儲拓撲的協同進化,為“AI工廠”構筑物理底座。
其中,超智融合服務器采用全液冷覆蓋設計,在同一機箱內高密度融合了CPU計算節點、GPU智算節點、CXL內存擴展節點與NVMe存儲節點,可實現PUE低至1.05的極致能效;在存儲架構上,AI導向存算協同設計通過雙層高性能存儲架構——分布式全閃NVMe承載熱數據、集中式HDD承載冷數據,結合數據自動分層技術,顯著降低了存儲網絡組網成本;新型AI存儲拓撲通過存算網協同設計,在滿足同樣帶寬性能的等帶寬性能的前提下,所需存儲容量僅為傳統架構的四分之一。
黃山表示,“‘AI工廠’所做的事情,就是用最少的算力幫助客戶做好智能體的開發。”一系列的技術創新最終服務于一個更宏大的圖景——通過標準化、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基礎設施,加速“碎片化”的AI應用在千行百業規模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