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科創成長層“上新”!
10月28日上午,隨著一聲鳴鑼,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貝特三家未盈利公司正式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成為科創板科創成長層首批新注冊公司。
截至上午收盤,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貝特分別上漲202.96%、210.21%、93.7%。
“很高興,非常高興。”禾元生物董事長兼總經理楊代常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高興上市能夠募到資金,更高興在科創板的上市激活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發展。”他說,今年禾元生物有兩個“上市”,“一個是注射液上市,一個是在科創板上市,兩個‘上市’對禾元生物都非常重要”。

企業發聲:階段性虧損并非經營不善
楊代常表示,公司要真正實現產業化,就要借助資源,這次在科創板科創成長層上市,有助于公司加大產業投入,加快生產線的速度,緩解市場緊張局面。
“如果沒有在科創板科創成長層上市,公司的產業化進程就沒有那么快,就會延緩公司競爭能力的提升,因此在科創板上市對公司而言是跨越式發展。” 楊代常說。
楊代常表示,目前,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已從原來的跟跑仿制轉變為創新,禾元生物上市對生物醫藥產業都具有巨大活力,進而促進我國生物醫藥快速發展。據透露,公司未來可借助資本市場平臺實現業務的擴張和發展,同時系統引進大量的科技高端人才。
“作為科創成長層首批新注冊企業的代表在此發言,深感榮幸。”西安奕材董事長楊新元說,感謝新“國九條”、“科八條”、科創板“1+6”制度等一系列改革舉措的落地,“正是這些制度創新,為我們三家身處不同賽道的企業打開了通往資本市場的大門,使我們得以借助資本的力量,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提升產業化能力”。
他表示,科技型企業往往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資本、經歷長期研發,才能實現技術突破和積累。這一過程中的階段性虧損,并非經營不善,而是厚積薄發、磨煉內功的必經之路。“特別是在全球競爭格局下,我們面對的往往是技術更領先、資金更雄厚的國際對手,要迎頭趕上,不僅需要企業自身堅韌不拔,更需要資本市場在制度上的遠見與包容。”
“科創板上市是我們發展歷程中的一座里程碑,更是一個全新的起點。” 楊新元表示,“面向未來,我們將持續推動技術創新與迭代,不斷提升產品品質和管理效率,在專業領域做深做透,構建更堅實、更具韌性的核心競爭力。”
保薦機構:上市價值導向發生轉變
國泰海通保薦人王永杰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科創板科創成長層不僅對企業意義大,對行業也具有典型意義,以其保薦的禾元生物為例,具有研發周期長、研發投入大、研發風險較高的特點,但研發成功后,企業產品獲益非常大,“企業上市前已實現了從0—1的突破,但從1—100的商業化過程需要更多資本要素支持,否則就沒辦法快速大規模量產,而上市能夠讓企業快速實現1—100的過程。”
在王永杰看來,科創板科創成長層的設立,意味著我國資本市場從過去服務成熟企業轉向培育早期企業,代表著上市價值導向的轉變,即從過去以盈利為導向走向以未來產業為導向,科創板科創成長層在服務新質生產力方面具有非常好的包容性與適配性。
“對于保薦機構而言,過去A股上市盡調核心是財務的真實性、內控的有效性、收入的確認等,在技術方面更多是定性描述。科創板科創成長層盡調的重心在行業、技術、市場、商業模式等,保薦機構必須能穿透理解并向外行解釋清楚行業趨勢、技術的原創性與先進性、市場競爭格局、不同商業模式下的盈利可能等。” 王永杰說。
他進一步介紹,之前的盡職調查是偏向歷史盡職調查,而當前則是偏向未來的盡職調查,寫招股書也不同,之前會把歷史講清楚,傳統項目可能就跟拍個照一樣,但現在是要用通俗的語言把企業的行業特征、技術特征、產品特征、市場特征表述出來;價值判斷也不同,歷史上有收入利潤的,基本上用收入利潤來做估值,而當前需要科學家具有投資人思維,才能把握好企業的未來發展趨勢,來做未來預測。
“科創板第五套標準的適用范圍擴大到人工智能、商業航天,是資本市場非常大的‘改’。”據王永杰透露,商業航天、人工智能等企業申報IPO的意向非常踴躍的,國泰海通也有很多項目儲備。
中信證券全球投資銀行委員會主任孫毅在科創板科創成長層首批新注冊企業上市儀式上表示,科創板科創成長層以“更包容的上市標準、更契合的監管邏輯、更完善的發行機制”,為處于成長期、研發投入高、科創屬性強的“硬科技”企業量身打造了資本市場新賽道。從新“國九條”的頂層設計,到“科八條”和科創板“1+6”制度的落地實施,一系列資本市場政策組合拳的落地,不僅讓“硬科技”企業的成長路徑與資本市場的支持周期實現精準匹配,更彰顯了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決心。
在他看來,如何協助更多的優質“硬科技”企業利用好資本市場制度獲得發展,如何讓市場投資者理解仍處于成長期的科創企業的投資價值,是券商每天不斷探索和實踐的重要課題。未來,中信證券和所有證券同行將繼續以“全周期陪伴、多維度賦能”的綜合金融服務,為上市后的企業持續提供包括股權和債權融資、并購重組、產業資源對接在內的一站式服務,繼續助力企業發展,與客戶共同成長。
“同時,我們也會始終以‘高標準、嚴要求’壓實‘看門人’責任,積極監督企業募集資金使用、信息披露合規和公司治理完善,切實守護好市場投資者權益。”孫毅說。
參投機構:有力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科創板科創成長層首批三家新注冊公司的參投機構也紛紛發聲,表示被投企業上市,投資機構也是科創板“1+6”政策的重要受益者,這一改革拓寬了退出渠道、提升了投資精準度、優化了資本循環效率,有力推動了“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
禾元生物參投機構——武漢光谷創投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方原清表示,科創板“1+6”系列新政作為一項系統性改革,不僅從市場生態層面增強了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的包容性與精準服務能力,也對生物醫藥等關鍵領域的投資機構產生了深遠的積極影響。這一改革拓寬了退出渠道、提升了投資精準度、優化了資本循環效率。隨著政策細則持續完善及市場實踐深入,這片改革“試驗田”有望培育出更多生物醫藥領域的創新標桿,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堅實支撐。
必貝特參投機構——廣州越秀產業投資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盧榮表示,作為科創板科創成長層首批新注冊企業的見證者,科創板“1+6” 制度改革落地,標志著資本市場服務新質生產力的能級躍升,更將為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注入持久動能。科創板科創成長層精準對接技術突破性強、研發投入高的企業, 打破“唯盈利論”桎梏, 讓更多“硬科技”企業獲得資本助力; 允許在審企業增資擴股, 緩解研發期資金壓力, 形成“技術突破—資本反哺—產業升級” 的正向循環;引導資本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 推動“投早、 投小、投硬科技” 成為行業共識, 助力風險投資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西安奕材參投機構——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吳海表示,西安奕材是中網投的第28家IPO上市企業,也是第19家在科創板IPO上市的企業。作為科創板改革發展的見證者,中網投多年來深刻體會到,科創板激發了中國創投行業的投資熱情,成為中國科技創新再次加速前進的“助推器”。
校對:李凌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