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A股全天震蕩,滬指微跌0.07%,深證成指下跌0.62%,創業板指下跌0.79%。今日全市場成交額1.69萬億元,量能進一步萎縮,較上一個交易日縮量2000億元。
受訪人士表示,當前市場利好因素略多于壓制因素,市場更可能維持橫盤震蕩、緩慢上行的走勢。近期A股市場呈現從科技成長往價值紅利的風格切換,但中期市場展望依然向好,“成長”風格有望跑贏“價值”風格。當下投資者可適度增加流動性安全墊,等待方向相對明確后,再尋機增加倉位。
縮至1.69萬億元
今日,滬指微跌0.07%報3913.76點,創業板指收跌0.79%報3059.32點,深證成指微跌0.62%,科創50、滬深300微跌,上證50、北證50微漲。
市場交投氛圍進一步趨于謹慎。自10月16日以來,市場日成交額持續低于2萬億元,而今日日成交額更是降至1.69萬億元,較昨日的1.89萬億元減少了2000億元。與此同時,杠桿資金熱情依然不減。盡管A股市場近期有所回落,但融資余額不減反增。截至10月21日,滬深京兩融余額已增至2.44萬億元。
個股漲跌互現,2280只個股收漲,72只個股漲停;2965只個股收跌,跌停股8只。今日僅有5只個股日成交額超過100億元。寒武紀-U收漲4.42%報1429.5元/股,股價正快速逼近貴州茅臺,后者今日收報1458.7元/股。CPO概念中的“易中天”三只個股表現各異,中際旭創微漲,新易盛微跌,天孚通信漲幅超過7%。
英偉達概念、新型工業化、ChatGPT概念、通信設備、貴金屬等板塊領跌,銀行、石油天然氣護盤。
金信基金認為,市場在消化前期漲幅后,今日在科技股的帶領下重拾升勢,顯示出當前市場下跌空間有限。科技成長方向在經過調整后,風險收益比再度具備吸引力,今日的強勢表現進一步確認了其市場主線地位。市場在震蕩中展現出韌性,短期表現出“短期震蕩,下行有底,科技仍是主線”的特征。
“利好因素略強于壓制因素,市場更可能維持橫盤震蕩、緩慢上行的走勢。”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利好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首先是資金面維持寬松,一方面央行引導市場利率下行;另一方面近期外資流入、兩融余額增加以及公募基金發行帶來了流動性邊際改善。同時,在政策持續發力下,中國經濟出現了企穩回升信號。此外,市場還存在著AI(人工智能)、新能源和國產替代等結構性機會。
然而,市場也面臨一些較強的壓制因素。袁華明指出,隨著市場上漲,短期存在一定的調整壓力。目前觀察到的經濟回升尚不充分,且中長期存在不確定性。另外,外部因素也有可能對市場形成較強且突然的沖擊。
科技仍是市場主線
近期伴隨著A股的調整,尤其是科技股的回調,傳統周期股開始發力護盤,市場呈現出板塊切換特征。這種現象引發了市場對于后市投資主線是否會變化的討論。
明澤投資基金經理胡墨晗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近期市場的調整主要源于兩方面因素:一是前期積累的獲利盤在外部風險事件的催化下,了結意愿增強;二是當前正值三季報披露期,資金短期趨于謹慎。但這并不會改變市場整體向上的趨勢,因此市場格局更多地表現為高位震蕩。
瑞銀證券中國股票策略分析師孟磊指出,10月以來,A股市場出現了從科技成長向價值紅利的風格切換。這種切換在短期內主要由三個因素推動:一是中美貿易摩擦升級,促使投資者在去風險的考量下對投資組合進行再平衡;二是科技板塊前期漲幅較大,部分投資者有獲利了結的需求;三是部分投資者擔憂杠桿資金對高彈性個股的凈流入可能會邊際放緩。
然而,這些短期因素難以在中期內推動市場風格大幅切換。孟磊表示,由于市場中期展望依然向好,“成長”風格有望繼續跑贏“價值”風格。在大小盤方面,考慮到市場成交額進一步大幅躍升的可能性較低,上半年大幅跑贏市場的小盤股進一步擴大超額收益的難度有所提升。
“外部擾動不會終結市場原有趨勢,當前的調整恰恰提供了寶貴的增持時機。板塊間的快速輪動,本質上是資金在進行‘高低切換’,源于階段性主線缺失下的分歧。”胡墨晗認為,科技成長仍是貫穿全年的投資主線。展望后市,A股短期或延續高位震蕩,建議把握回調機會,低吸業績有支撐的科技成長等核心資產。
接下來關注這些
10月底,A股將如何表現?需要關注哪些市場影響因素?
金信基金提醒投資者密切關注兩大宏觀變量的演變:一是美中會談后對華貿易政策的明朗化;二是國內“十五五”規劃的重點產業發展方向的明確化。這些因素的清晰化將為市場提供更持續的投資主線。
在配置上,金信基金建議繼續在“科技成長”與“業績確定性/內需復蘇”之間進行動態平衡,并根據產業景氣度和政策刺激力度靈活調整倉位結構。
中海外鉅融資產維持A股后市穩步上行的判斷,短期仍要關注中美貿易談判走勢。上周后半周雙方釋放一定緩和信號,本周四中全會召開,預計調整斜率有望放緩。如果市場回調幅度較大,可考慮逢低買入,為長期行情積累低成本籌碼。同時,需關注以下影響因素:中美后續談判的進展,外部沖擊和基本面走弱情況下的政策應對,以及資金行為等。
當下如何持倉布局?袁華明建議,投資者可適度增加流動性安全墊,等待方向相對明確后,再尋機增加倉位。投資方向上,更多關注基本面穩健、盈利確定性較強和政策支持的AI、半導體、新能源和國產替代方向的頭部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