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智能機器人與系統大會(IROS)時隔19年重返中國內地之際,美團于10月20日舉辦了一場備受矚目的機器人學術年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美團副總裁、美團機器人研究院理事長毛一年在現場系統闡述了美團在無人機、無人車、仿人靈巧手等方向的技術突破與規模化落地進展。毛一年提到,美團的戰略在前幾年升級到“零售+科技”。在他看來,零售是舞臺,科技是讓這個舞臺更大、更高效、服務更好的工具。同時,零售業務產生的收入,也為前沿科技的長期投入提供了寶貴的資金。
更引人關注的是,年會現場,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自變量機器人CEO王潛和星海圖智能聯合創始人許華哲等美團投資過的具身智能企業代表集體亮相,與美團同臺探討商業化路徑。
這一陣容釋放出明確信號:美團正在通過“資本+技術+場景”的生態化布局,搶占具身智能賽道先機。也預示著,在阿里、京東、字節跳動等巨頭紛紛入局的背景下,具身智能的競爭已從技術單點突破進入生態體系構建的新階段。
美團無人機配送商單超谷歌,仿人靈巧手將進入場景驗證
毛一年提到,每一輪科技變革都從某種意義上推動了一個新興行業或一個已有行業的革新。他舉例稱,從鐵路時代到高速公路時代,再到互聯網時代,基礎設施的升級始終驅動著零售業態的變革。
而如今,消費者對商品配送時效要求越來越高,甚至進入半小時送達時代。毛一年提到,美團正積極推進以自動化為核心的多層次服務網絡,例如通過無人機完成空中運輸,利用無人駕駛配送車覆蓋地面場景。此外,還推出“小黃蜂”機器人,已在深圳寶安機場投入運營無人配送服務。
“2030年,我們預判將是具身智能的時代。今天,我們站在一個新的時代的開啟,也會展望未來10年到20年的劇情逐漸揭開。”毛一年表示。
而美團機器人研究院則主要以“產學研用”模式,通過真實場景反哺前沿研究,讓科技成果更快走向應用。
據毛一年介紹,美團與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聯合研發的無人機智能避障系統獲得重要突破,依托云端視覺大模型,系統對風箏、氣球、吊車等復雜空中目標的識別召回率提升近30個百分點,誤檢率下降至0.68%。目前,該技術經大量測試后,已在公園等復雜配送場景中投入應用。
毛一年同時透露,美團機器人研究院與清華大學等多所高校教授合作開展了仿人靈巧手研究。其中,“面向任務的具身靈巧手優化設計與操作技術研究”“面向服務機器人的仿生軟體機器手多模態感知研究”“面向復雜分揀場景的多功能視觸融合機械爪設計”等多項研究成果,已獲IROS等全球機器人領域規模最大的頂級國際會議收錄,也有望很快進入美團的本地生活服務場景中實踐。
而在技術的商業化落地方面,毛一年提到,截至今年9月底,美團無人機配送商業訂單超過67萬單,已經超過谷歌旗下無人機配送公司Wing Aviation的訂單量;無人車配送在深圳已經實現全無人運營并突破500萬單。
一年多次投資具身智能,構建“盟友圈”應對行業混戰
值得一提的是,在技術商業化持續推進的同時,美團正通過積極的投資布局構建具身智能“盟友圈”。
這兩年來,美團在具身智能領域頻繁出手,僅是今年,美團龍珠和美團戰投就先后投資星邁創新、星海圖、自變量機器人、妙動科技、康諾思騰等具身智能和機器人公司。
今年7月,美團以領投方身份相繼投資了它石智航和星海圖,其中它石智航累計融資達2.42億美元,創下中國具身智能行業天使輪融資紀錄。至此,美團在機器人領域形成了涵蓋宇樹科技(機器人本體)、銀河通用(通用機器人平臺)、自變量機器人(特定場景應用)等企業在內的完整投資矩陣。
“美團戰投部門已投資一批機器人企業,不光提供產業環境,也提供資金支持。”毛一年在年會現場透露。他還直言,“我們的戰投代表也在現場,如果有企業家有想法也可以當場現聊”。
然而,當前的具身智能賽道已呈群雄逐鹿之勢,阿里、京東在機器人領域深度布局。今年5月以來,京東先后宣布了對帕西尼、智元機器人、逐際動力等企業的投資,實現在具身智能領域“六連投”。字節跳動也通過投資清潔機器人等細分領域積極卡位。除此之外,極智嘉、快倉等專業機器人公司在特定領域已建立起相當的技術壁壘。
對于美團在具身智能和科技創新領域的投資,互聯網分析師尹生此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美團投資這些先進領域既能補充現有業務,也看中這些賽道作為獨立市場的巨大空間。
“通過投資這些領域去進行全球化的布局和探索,比本地生活業務的全球化更明智一些。”尹生提到,美團可能也有機會在這些新的產業中找到建立第二增長曲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