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廣東省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下稱《方案》)新聞發布會舉辦。
廣東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長李慶坤表示,廣東正從三方面筑牢制造業智能化的底座。首先,網絡基礎持續領跑全國。截至2025年8月,累計建成5G基站43.1萬個,10G PON及以上端口252.9萬個,規模穩居全國首位,實現“鄉鄉通千兆,村村通5G”。開展萬兆光網試點工作,推動全省15個項目入選全國試點,數量居全國首位,實施“粵啟萬兆 百區齊發”行動,計劃今年內打造100個萬兆光網項目,其中工廠場景項目數量超1/3。
其次,算網協同取得關鍵進展。廣東已建成連接粵港澳大灣區的400G全光運力網絡,實現“韶關市內1毫秒、灣區3毫秒、全省6毫秒”的超低時延目標,目前正進一步推進韶關申報算網樞紐互聯中心;在數據中心建設方面,電信、移動、聯通韶關數據中心項目均已具備萬卡承載能力;在算力服務方面,前海建成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算力服務平臺,接入算力資源池18個,匯聚算力規模超14000P,提供算力調度、算力交易、算力應用、算力安全等功能服務。
推動數實融合方面,截至2025年8月,全省建成7600余個5G行業虛擬專網,5G物聯網終端用戶數接近2700萬個。推動落實5G工廠“百千萬”行動,三年累計79家5G工廠入選《全國5G工廠名錄》。推動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廣州)擴容升級,開展“千標通粵”標識貫通行動,實現關鍵環節標準化和上下游數據的互聯互通,助力制造業“鏈式改造”。
李慶坤表示,下一步廣東將扎實推進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強化支撐工業人工智能規模化發展的基礎網絡建設,加速推進5G-A、萬兆光網等高速網絡向制造業園區深度覆蓋,在園區、工廠等產業載體建設一批自主可控的新型工業網絡,筑牢工業制造“連接底座”。二是推動優化算力基礎設施布局,積極引導電信運營企業、IDC服務商等企業,打造“實時性高、本地化需求強”的特色工業算力供給,讓制造業企業算力用得上、用得起。三是強化人工智能應用創新,充分發揮信息通信行業優勢,打造算力、工具、模型、應用等人工智能全棧服務,促進自主運行、智能決策、全局優化的智能制造落地,全面支撐人工智能與制造業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