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吳志
文化產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影視、文旅、文創等業態既能直接創造產值,又能帶動周邊消費,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文化+”賦能傳統產業,則能推動相關產業結構升維,提升附加值。
“十四五”時期,我國文化產業實現繁榮發展。微短劇“從無到有”火遍全球;《哪吒之魔童鬧海》登頂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大型營業性演出市場高速增長;游戲產業收入規模創新高,出海已頗具規模,文化產業各細分領域活力十足。
產業活力噴涌
“目前國內多家出版集團正與科技公司合作,引入AI智能審校系統。我們也在與相關企業合作測試AI客服,希望通過AI客服提高工作效率,后續還會有更多圍繞AI的智能應用場景嘗試和應用。另外,直播帶貨和短視頻‘種草’,也徹底改變了圖書的銷售渠道。”博庫網副總經理周耀光說,出版這樣一個看似傳統的文化產業,如今已變得越來越“新潮”。
類似的故事,近年來在多個文化細分產業中不斷上演。AI技術的使用,顛覆了游戲開發運營流程,使其效率大幅提升;使用AI生成技術制作的影視劇,已成為內容市場的重要補充。新技術催生了新產品、新模式,也讓文化產業變得更有活力與創造力。
微短劇就是近年來內容領域誕生的“新物種”。在浙江橫店影視城各個拍攝基地,微短劇劇組幾乎隨處可見。橫店影視城相關人士告訴記者,今年前9個月,影視城接待的豎屏微短劇劇組數量超過2700個,同比再創新高。
2020年被業內視為“微短劇元年”,短短幾年后的2024年,我國微短劇市場規模攀升至500多億元,并首次超過了全年電影票房,預計今年有望再創新高。“新物種”為內容市場帶來了“新氣象”。
文化消費市場同樣活力涌現。一票難求的演唱會,印證了演出市場的火熱。2024年,我國大型營業性演出票房創歷史新高,票房收入達296.36億元,同比增長66%,2025年演出市場規模預計進一步增長。
“十四五”時期,我國各地推出一系列消費促進和惠民舉措。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各地共舉辦相關惠民活動21萬場次,發放消費券等惠民補貼23億元,帶動消費超1400億元。
出海動力澎湃
泡泡瑪特泰國一家門店前,購買熱門IP潮玩的玩家排起了長隊。從2020年到2024年,這家潮玩企業的營業收入從17.7億元大幅增長至130.4億元。海外收入尤其亮眼,今年上半年,泡泡瑪特有近40%的收入來自海外。
“十四五”時期,我國文化企業加速出海。動漫、游戲、潮玩、演藝等文化產品在海外市場收入漸成規模,有效助力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我們的子公司Century Games已經構建了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全球化發行網絡,依靠過硬的研發實力,海外收入已連續多年保持高速增長。”A股游戲公司世紀華通董事長助理胡昕表示。
2023年,Century Games推出的全球首款冰雪題材SLG(策略類)游戲《Whiteout Survival》,憑借獨特題材和便捷玩法迅速獲得海外用戶青睞,收入持續攀升,并于今年3月登頂全球手游收入榜。今年上半年,世紀華通游戲出海收入達到89.58億元,占公司收入的比例超過50%。
相關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自主研發游戲在海外市場的實際銷售收入為185.57億美元,同比增長13.39%。今年上半年,中國自研游戲海外市場實際銷售收入突破95億美元,再創同期歷史新高。
游戲出海方興未艾,影視出海則正加速破圈。在國內上映后赴海外發行上映,已成為我國電影作品的“新常態”。
今年春節檔上映的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就于8月22日起陸續登陸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及新西蘭影院,累計在全球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定檔。今年以來,中國電影海外票房收入已達約10億元。
從爆款電影到《玫瑰的故事》《山海情》《國色芳華》等優質劇集,再到風靡全球的微短劇,“十四五”時期,我國影視產業逐步打破地域與文化壁壘,從單純輸出內容,到輸出模式;從“零星出海”邁向“批量輸出”,成為我國文化出海的重要力量。
增長潛力深厚
在位于上海松江的“騰訊長三角人工智能先進計算中心及產業基地”,上萬個機柜已交付并投入運營。該項目建成后,將成為長三角地區規模最大、全國排名前三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也是全國規模領先的圖形處理器(GPU)集群。
早在2020年,世紀華通便以投資并深度參與項目為契機,成功切入智能算力核心領域。目前公司正同步在深圳投建規劃機柜規模達1.2萬臺的數據中心,項目一期已順利交付華為云并投入使用,二期土建工程接近完成,即將進入使用階段。
文化產業是一個緊貼市場、迭代迅速的產業。在數字經濟浪潮下,科技已不再是文化產業的“輔助工具”,而是深度融入創作、傳播、消費全鏈條的核心生產力,成為驅動產業迭代升級的“硬核引擎”。
數據顯示,“十四五”時期,我國文化產業研發投入平穩增長。2024年,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1625億元,比上年增長1.7%。
文化與科技的融合有力促進了新型文化業態的快速發展。2024年,在規模以上文化企業中,文化新業態行業實現營業收入5.9萬億元,占文化產業的比重超過40%,比2020年增長88%,年均復合增長率約17%。
對前沿技術進行持續性、前瞻性布局,不僅是文化產業突破內容邊界、拓展體驗場景的關鍵路徑,更是構建產業核心競爭力、保障未來長期增長勢能的戰略基石。
當前,我國文化產業正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服務國民經濟大局中持續積蓄勢能,朝著既定戰略目標加速前進,為文化強國建設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