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中國
時謙
2025-09-15 12:47
證券時報記者 程丹
近日,證監會出重拳打擊上市公司違法違規,一疊罰單落下,特別是過億元罰單的出具,向資本市場更多參與主體敲響警鐘。對于涉及財務造假、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的主體和個人,監管部門始終堅持零容忍,維護市場秩序,凈化市場空氣,嚴監嚴管是資本市場監管的主旋律。
從違法違規事實來看,有的公司財務造假劣跡斑斑,有的公司信息披露存在誤導性陳述,有的公司實控人違規占資隱瞞不報……損害投資者利益,勢必會付出沉重的代價。今年以來,已有多家公司被行政處罰,其中5家公司收到過億元罰單,均和財務造假相關。這些罰單正是證監會持續嚴監嚴管的縮影,這背后是監管部門鏟除侵蝕市場根基“毒瘤”的堅決態度、破除財務造假利益鏈條的堅定決心。
為堅決打擊和遏制重點領域財務造假,監管部門通過年報審閱、現場檢查、輿情監測、投訴舉報、大數據建模分析等多元化渠道發現財務造假線索,密切跟進系統性、團伙型財務造假特征及演變趨勢,依法從嚴打擊通過偽造變造憑證、利用關聯方虛構交易或第三方配合等方式實施系統性造假的行為。全面懲處財務造假的策劃者、組織者、實施者、配合者,以及專業化配合造假的職業犯罪團伙,堅決鏟除造假“生態圈”。在嚴厲打擊發行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違法主體的同時,監管部門始終緊盯公司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董監高等“關鍵少數”,嚴防保薦、審計、法律等中介機構“看門人”失守,通過壓實上述主體責任、強化“全鏈條”追責等,全力為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法律之網越織越密,涉刑公告明顯增多,行、民、刑立體化追責正在重塑市場生態。特別是對那些退市后仍被追責的企業主體加大追責力度,徹底打破了部分市場主體“退市即免責”的幻想,形成強大威懾。這正是推動資本市場規范穩健發展,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