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市銀行股東和高管增持動作頻頻。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9月以來,華夏銀行、蘇州銀行等機構紛紛宣布獲股東高管增持或披露相關進展。據巨潮資訊網公告統計,年內至少已有16家銀行的股東、高管基于對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和對長期投資價值的認可,給予機構“真金白銀”的支持。
受訪專家指出,上市銀行業績回暖,獲得了資本市場和廣大投資者的認同。中國銀行業在復雜的經濟環境下,正沿著高質量、強韌性和可持續的道路穩步前進。
銀行增資潮再起
9月11日,華夏銀行官網發布公告,宣布該行部分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等自愿增持股份計劃實施完畢。《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此次增持行為較原計劃提前一個月便實施完畢。
華夏銀行此前公告稱,自2025年4月11日起6個月內,該行董監高等人員將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集中競價交易方式,以自有資金自愿增持該行股份不低于人民幣3000萬元。據悉,截至9月9日,增持主體已累計增持華夏銀行股份422.93萬股,累計增持金額3190.2萬元,為此次增持股份計劃金額下限的106.34%。
今年以來,銀行獲股東高管增持的消息頻頻傳來。記者梳理發現,9月以來,蘇州銀行、青島銀行等機構亦宣布獲股東高管增持,或披露了增持進展。
9月7日,蘇州銀行發布公告稱,基于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和對公司長期投資價值的認可,該行董事長、監事會主席、行長等12位高管人員計劃自9月8日至12月31日間以自有資金自愿增持公司A股股份不少于420萬元。公告顯示,去年11月末,該行多位高管剛剛完成464.03萬元人民幣增持。
青島銀行則于9月2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基于對該行股票長期投資價值的認可、支持該行長期發展,該行股東青島國信產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計劃通過二級市場交易的方式實施增持,擬增持股份數量不少于2.33億股,且不超過2.91億股,增持后該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的合計持股比例將達19%至19.99%。
在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看來,大股東增持銀行股份主要有兩層因素:一層是市場因素,助力銀行擴大業務規模;另一層則是監管因素,股東增資是銀行補充資本的重要途徑,能夠進一步增強資本實力。
業績回暖獲認同
記者依據巨潮資訊網公告信息統計發現,今年以來,至少已有16家銀行獲得股東高管“真金白銀”支持。值得關注的是,近兩年來險企也頻頻向銀行股拋來橄欖枝,比如,農行H股、招商銀行H股、郵儲銀行H股、鄭州銀行H股被多次舉牌。
與此同時,上半年42家A股上市銀行也交出了亮眼的答卷,超半數機構上半年實現營收凈利雙雙正增長,還有常熟銀行、寧波銀行等多家機構首次加入中期分紅隊列。
“上市銀行業績回暖,獲得了資本市場和廣大投資者認同。”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指出,“上半年,銀行板塊成為A股市場表現最好的行業板塊之一,中證銀行指數上漲15.6%。42家A股上市銀行中有41家銀行股價上漲,其中29只銀行股實現兩位數漲幅。業績優良的上市銀行普遍實施中期分紅,持續提高投資者回報,增強了投資者信心,從而形成‘業績回暖—分紅增加—股價上漲’良性循環?!?/p>
董希淼指出,上半年42家A股上市銀行的業績答卷,反映出中國銀行業在復雜環境下具有強大的韌性和適應性。中國銀行業在復雜的經濟環境下,正沿著高質量、強韌性和可持續的道路穩步前進。銀行業不再單純追求規模擴張,而是更注重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東莞證券分析師吳曉彤在研報中指出,展望后市,資金向銀行板塊遷移的邏輯仍為確定性稀缺時代對相對安全邊際的追逐,只要低利率環境和“資產荒”的核心矛盾未發生根本性扭轉,險資、被動資金以及公募基金等增量資金對高股息、低估值的銀行股的配置需求就會持續存在,該邏輯在強化分紅、驅動長期資金入市等政策紅利與穩健基本面的共振下,正推動銀行股實現估值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