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財政部與稅務總局重磅發布《關于國債等債券利息收入增值稅政策的公告》(2025年第4號),明確自8月8日起,新發行的國債、地方政府債及金融債利息收入將恢復征收增值稅。這項政策在債券市場激起千層浪花,重塑著整個行業的投資格局。
一、政策要點解讀
公告核心內容可歸納為三個關鍵點:
1.時間節點明確:2025年8月8日起,新發行的國債、地方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將納入征稅范圍,而此前已發行的債券仍享受免稅政策。
2.金融債券定義精準:政策涵蓋的金融債券,是指在境內設立的金融機構法人在全國銀行間及交易所債券市場發行的、按約定還本付息且由金融機構持有的有價證券。
3.稅率差異化設計:不同投資者適用不同稅率——銀行自營等一般納稅人按6%征稅、資管產品適用3%簡易征收、個人投資者月利息收入10萬元以內可免稅。
二、公募基金稅收優勢顯現
在最新的政策推動下,公募基金的競爭優勢或迎來飛躍。銀行、券商、保險等機構直接投資債券需繳納6%增值稅,而公募基金等資管產品稅率為3%。這一減半的稅負差距,直接轉化為收益優勢。其次,重點配置存量老券的利率債類ETF因其持有的存量債券享受免稅待遇,或成為資金爭搶的“免稅黃金通道”,新資金涌入可能進一步推高ETF價格,帶來雙重收益,即免稅+溢價。最后,增量資金蓄勢待發:銀行理財等機構為規避高稅率,可能大規模通過公募基金“借道”配置債券。這一趨勢將形成強勁的資金虹吸效應,為市場注入新活力。抓住政策窗口,布局稅優紅利,公募基金短期或將成為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省稅增效”的較優選擇。
三、不同類型的基金受影響分析
債券增值稅新政對不同基金產品的影響差異顯著:
1.利率債基金面臨壓力:貨幣基金和利率債基金因高比例配置利率債(通常約占利息收入80%),中長期來看,預計收益率將下滑。
2.信用債基金影響有限:由于利率債配置比例較低(通常不足10%),增值稅新政對其影響微乎其微,收益率浮動較小。
3.老券基金價值凸顯:重點配置8月8日前發行債券的基金將享受免稅優勢,這一政策紅利將持續至債券到期,使其成為當前市場上極具吸引力的稀缺品種。
四、投資者的應對策略
面對政策變化,不同投資者需采取差異化應對措施。公募基金投資者應審視持倉基金的債券組合,若基金主要投資于新發行利率債,需警惕收益下行風險,可考慮轉換為持有舊債或續發舊債比例高的基金。由于信用債基金受新政影響較小,且因利率債免稅優勢減弱,因此可適當增加信用債基金的配置。
債券稅后收益率持續走低,凸顯銀行股等高股息率資產的配置價值。這類類固收資產的稅后收益優勢顯著,投資性價比凸顯。在當前低利率環境下,高股息資產正成為穩健投資者的優選。
值得關注的是,新政為個人投資者也預留了稅收優惠空間。依據2023年第19號公告,個人投資者月利息收入不超過10萬元(季度不超過30萬元)可繼續免征增值稅,該政策有效期至2027年底。免稅額度充足:10萬元月度免稅額度相當于每人每年120萬元“利息免稅池”,覆蓋絕大多數散戶需求。
債市風云變幻,收益率曲線正悄然重塑。8月8日臨近之際,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跌破1.7%關口,市場對老券的熱度持續升溫。值得關注的是,重點配置存量老券的利率債類ETF憑借其獨特的免稅優勢,或成為銀行、保險等機構資金的"避稅港灣"。另外,月利息收入10萬以內的個人投資者也能享受利息免稅政策,在這場稅改中意外斬獲特殊紅利。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材料僅為投資者教育之目的而發布,內容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根據該等信息做出決策。海富通基金力求本材料信息準確可靠,但不對本材料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及時性做出任何保證或承諾,亦不對因使用本材料信息引發或可能引發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