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農業農村部召開推動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部長韓俊主持會議并講話。會議強調,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進一步強化市場引導和政策支持,健全生豬產能綜合調控機制,促進生豬市場穩定運行,加快推進生豬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生豬產業穩定健康發展。
座談會上,牧原食品、正大投資、四川德康農牧食品、北京大北農、廣西揚翔、山東錦成浩達公司、山西澤州縣宋建鵬養殖場、溫氏食品、重慶琪泰佳牧、雙胞胎集團、河南雙匯相關負責人,四川、河南、廣東省農業農村廳主要負責人,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中國畜牧業協會主要負責人發言。大家普遍反映,近年來我國生豬穩產保供能力持續增強,種源供給能力明顯提升,生物安全防控有效落實,生產效率和產業素質不斷提升。去年下半年以來,及時開展逆周期調節,引導各方面有序調減生豬產能,取得了明顯成效。生豬養殖自去年5月份以來已連續14個月盈利,生豬生產形勢總體較好。韓俊認真聽取大家發言,就有關問題作深入交流,要求進一步完善有關政策舉措,堅決防止出現生產大起大落、價格大漲大跌,切實消除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深層次制約,提升生豬產業發展綜合素質和競爭力。
政策預期與“反內卷”共振,生豬期價一度漲停
周三早盤,一則關于“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擬于7月23日在北京召開推動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的消息點燃了生豬期貨的上漲熱情,生豬期貨2601合約盤中一度漲停。與此同時,A股生豬養殖板塊也集體上漲。
在接受期貨日報記者采訪時,方正中期農產品研究員宋從志分析認為,近期國內在“反內卷”整體氛圍下,商品出現系統性大漲,尤其是價格處于歷史低位的商品估值明顯向上修復,受整體板塊大漲外溢效應影響,生豬期價出現跟漲,其中生豬遠月期價領漲,并突破年初以來的高點,生豬期價對現貨由貼水轉變為升水。
“當前生豬期價上漲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此前期價估值偏低,尤其是遠月期價對現貨大幅貼水,當前市場預期轉好,遠月合約由悲觀轉向樂觀;二是從豬價的季節性特征來看,三季度易漲難跌,消費慢慢步入旺季,對豬價形成拉動;三是消息面利多,盤面可能出現過度解讀。”宋從志說。
格林大華期貨研究院農產品分析師張曉君表示,在“反內卷”政策預期驅動大宗商品普漲的前提下,生豬去產能預期“點燃”市場看漲情緒。另外,今年春節前后仔豬腹瀉,疊加5月底“減重”政策驅動,年中供給壓力減弱,體重壓力得以提前釋放。
從基本面來看,宋從志表示,當前生豬供需整體較為平穩。本輪盈利周期始于2024年3月份,豬企經過一年多的高水平盈利,集團企業現金流及資產負債表得到較大程度的改善,但行業整體以降本增效為主要經營目標,行業固定資產投資減少,再擴張步伐趨緩,因此行業絕對產能水平未有明顯增加。不過,在高水平盈利激勵下,單位母豬的生產效能得到較大提高,行業平均PSY由此前的24提高至26,部分頭部企業接近30,這是影響2024年下半年及2025年上半年生豬供給的主要邊際變量,而能繁母豬存欄量與集團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周期相關,整體增幅不大。
張曉君分析稱,長期來看,母豬存欄量仍處相對高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6月底能繁母豬存欄量為4043萬頭,同比增長0.1%,是正常保有量的103.7%。中期來看,1—5月份月度新生仔豬環比為正,下半年仔豬供給充足;短期來看,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6月份全國5月齡以上的中大豬存欄量比上個月降低了0.8%,預示著7、8月份的生豬出欄量將有所減少。然而,目前肥豬與標豬價差仍為正,肥豬出欄體重下降幅度有限。
展望后市,張曉君表示,當前現貨豬價表現平穩。卓創資訊數據顯示,截至7月23日全國生豬均價為14.23元/公斤,較前一日跌0.11元/公斤。短期來看,豬價支撐與壓力并存,豬價或維持震蕩整理走勢,全國均價關注14元/公斤支撐效果;中期來看,2—4月全國新生仔豬數量環比增加,且當前出欄體重下降幅度有限,對應下半年生豬供給增量預期仍存,豬價持續大幅上漲難度較大,現貨高點可關注15~16元/公斤;長期來看,能繁母豬存欄量仍高于正常水平,且生產效率同比提升,若排除疫病影響,則今年全年生豬產能仍將持續兌現。
“生豬期貨在宏觀政策預期驅動下上漲以擠掉盤面貼水,待情緒退潮后仍將回歸供需定價邏輯。”張曉君認為,排除疫病、環保影響,今年全年生豬供給已基本確定,今年現貨豬價大幅上漲難度較大,且頭部企業生豬養殖成本在12~13元/公斤,周三生豬期貨盤面沖高意味著較高的養殖利潤,有利于養殖企業提前鎖定養殖收益。
宋從志表示,當前市場情緒整體走強,市場風險偏好回歸,風險資產價格整體表現較好,對遠期豬價表現構成利好。目前期價對現貨出現升水,可能需要一定時間逐步消化宏觀層面的利多,三季度需重點關注生豬現貨能否兌現旺季特征,以及終端消費的真實表現,預計中期價格仍以震蕩上漲估值修正為主,但由于供給缺乏強力利多支撐,豬價出現周期性大漲的概率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