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明確。
證監會上市司副司長張艷近日在參加2025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交流會時表示,MSCI中國A股指數成份股有36.8%的企業ESG評級提升,全球領先評級(AAA、AA級)的家數占比由去年底的7.2%大幅躍升至14%,是近年來最大的一次提升,領先評級公司數量由“十三五”末期的2家增長至54家。ESG評級的提升成為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豐碩成果的重要體現。證監會將堅定不移逐步完善可持續披露制度,堅定不移推動政策落地,堅定不移引導以高質量發展推動高質量披露。
張艷介紹,過去五年,在各方積極探索和不懈努力下,上市公司可持續披露有了長足進步,可持續發展步伐更加堅定,高質量發展成效更加顯著。
“可持續規則體系基本健全。”張艷指出,證監會在原有多年探索實踐的基礎上,系統謀劃上市公司可持續披露規則體系和推進路徑,構建了銜接有序、特色鮮明的上市公司可持續披露規則體系。
2024年4月12日,證監會指導滬深北證券交易所制定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這是國內首個系統規范上市公司可持續披露的強制性規則。2025年修訂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上市公司治理準則》也專門明確,上市公司按照證券交易所的規定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在完善強制性披露規則的同時,證監會還著力增強規則的適應性和可操作性。結合披露實踐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和企業能力現狀,指導交易所印發編制指南,先后發布“總體要求與披露框架”“應對氣候變化”兩個具體指南,并就“污染物排放”“能源利用”“水資源利用”三個指南公開征求意見,為上市公司提供細化工作指導。總體形成了以“交易所指引”為強制性和底線要求、“編制指南”為參考性規范和典型實踐推薦的可持續披露制度體系。此外,上市公司協會還編發了工作指南,提供了大量實踐案例,“手把手”指導公司做好報告編制工作。另外,中國證監會積極參與了《公司治理原則》的修訂,支持增加可持續專章。在修訂國內《上市公司治理準則》和健全可持續披露制度時,充分借鑒了《公司治理原則》的相關內容。可以說,A股上市公司可持續披露總體框架、主要披露要求與國際規則實現了有效銜接。
張艷表示,可持續披露量質齊升。今年共186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可持續報告,披露公司的市值占到全市場的七成左右,已基本能夠滿足可持續投資需要;披露家數占比達34.7%,較“十三五”末提升近9倍。高質量的披露工作提升了我國上市公司的國際形象。截至11月16日,MSCI中國A股指數成份股有36.8%的企業ESG評級提升,全球領先評級(AAA、AA級)的家數占比由去年底的7.2%大幅躍升至14%,是近年來最大的一次提升,領先評級公司數量由“十三五”末期的2家增長至54家。ESG評級的提升成為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豐碩成果的重要體現。
張艷指出,可持續實踐行穩致遠。目前,披露相關報告的公司中,有67.3%的公司搭建了治理架構;63.9%的公司披露戰略信息,44.0%的公司制定并披露了定量可持續相關目標。上市公司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雙碳”目標等國家戰略。聚焦新能源產業、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等戰略新興行業的上市公司家數已達516家,市值9.43萬億元,較“十三五”末分別增長88%、126%。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一大批“新三樣”龍頭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快速成長,成為中國產業的新名片。與上市公司可持續實踐相呼應的是,可持續投資規模持續增長。截至2025年10月底,中證、國證可持續指數產品規模合計約1250億元,較2020年底增長了兩倍多,ESG基金在新發與存量產品中的占比持續攀升。從近期調研情況看,境外機構投資者還在持續加大可持續領域的投資,特別是加大了對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區域的投資。
張艷指出,證監會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繼續按照“積極借鑒、以我為主、兼收并蓄、彰顯特色”的原則,堅定不移逐步完善可持續披露制度;繼續按照“區分重點、試點先行、循序漸進、分步推進”的策略,堅定不移推動政策落地;繼續按照“行勝于言、言必求實”的實踐導向,堅定不移引導以高質量發展推動高質量披露。
責編:李丹
校對:劉星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