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委金融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傳來捷報:截至2025年5月,全省社會融資規模邁過25萬億元臺階,本外幣貸款余額早在2024年11月便突破15萬億元大關。兩大核心指標實現“雙突破”,標志著山東金融“十四五”規劃主要任務目標提前兌現,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筑牢堅實資金根基,在“走在前、挑大梁”的征程上交出亮眼金融答卷。
近五年,山東金融錨定高質量發展方向,實現總量跨越式增長與發展質量穩步提升的雙重跨越。數據顯示,山東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已連續25個季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本外幣貸款余額增速連續20個季度領跑全國,兩大核心指標的持續高位增長,為實體經濟注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成為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核心引擎。
總量攀升的同時,融資成本的“持續降溫”讓企業和民生雙雙受益。山東金融通過優化利率調控、落實補貼政策等組合拳,推動融資成本“陽光化”“透明化”。2025年9月數據顯示,全省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降至3.61%,較2020年末下降1.06個百分點;個人住房貸款加權平均利率低至3.05%,較2020年末大幅下降2.2個百分點。其中,存量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累計下調1.45個百分點,每位房貸客戶平均每年可節省利息支出約6000元,切實減輕了居民生活負擔。
金融資源的精準滴灌,讓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持續受益。山東金融聚焦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等關鍵賽道,累計對接爭取資金8644.45億元;精準服務文旅項目343個,投放融資378億元,為擴內需、促消費注入動力;開展個體工商戶“育苗”行動,為1.51萬戶個體工商戶發放貸款58.7億元,激活微觀主體活力。在普惠金融領域,“十四五”時期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加1.27萬億元,年均增長24.69%;普惠型涉農貸款增加4802.36億元,年均增長15.67%,讓金融服務觸達更廣泛群體。
改革創新的縱深推進,為金融發展注入持久活力。山東充分發揮三大金融改革試驗區“試驗田”作用,濟南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科創企業貸款余額較獲批前增長176.7%;青島財富管理金融綜合試驗區形成100余項示范性改革創新成果;臨沂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改革試驗區的創新經驗在全國推廣。多層次金融體系不斷完善,國有大型金融機構發揮綜合優勢,中小金融機構深耕本地特色,各類金融業態加速集聚。
發展的穩健,源于牢固的風險防線。山東金融聚焦存量風險化解,五年來累計處置不良貸款8159.82億元,行業資本和撥備總規模超過11117.01億元,十余家高風險機構順利“摘帽”,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在匯率風險防控方面,推動企業外匯套保比率從2020年的16.83%提升至2025年9月的30.39%,幫助外貿企業有效應對市場波動。
從25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到15萬億元貸款余額,從持續下行的融資成本到精準高效的資源配置,山東金融用五年時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未來,山東金融將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金融生態環境,讓金融活水更精準地流入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提供更加堅實的金融支撐。(齊和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