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市場玩具零售總額達978.5億元,比2020年增長25.5%;玩具產品出口額達398.7億美元,超4成產品出口美國、歐盟市場。2024年,中國AI玩具市場規模約246億元,預計2025年全年將增至290億元。
11月1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了上述數據。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何亞瓊表示,將會同相關部門制定發布促進消費品供需適配性的實施方案,引導玩具企業應用AI技術創造更多新需求。鼓勵玩具企業和AI技術企業強強聯合,融合市場需求洞察和新技術集成應用的優勢,造更多AI玩具爆款,引領消費潮流。
與此同時,安全問題不容忽視。為更好促進玩具產業有序發展,保障孩子們的身心健康,針對玩具產業發展過程中暴露出來的新問題,近期工信部牽頭加緊對GB 6675.1至GB 6675.4《玩具安全》4項強制性國家標準進行了修訂完善,并于近日經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委)批準發布。

玩具產業轉型升級
中國既是玩具生產大國,又是玩具消費、出口大國,建成了全球最為完善的玩具產業鏈,生產技術先進、技術工人素質高,產業優勢顯著,能夠為全球消費者提供優質優價的玩具產品。
近年來,玩具產品的種類更豐富。2024年中國AI玩具市場規模約246億元,國內市場潮流和收藏玩具及周邊產品零售總額達到558.3億元。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本土企業在原創IP打造、品牌運營等方面展現出強勁實力,在滿足國內消費需求的同時,將中國原創力量推向世界舞臺,有力提升了中國玩具行業的國際影響力。
何亞瓊表示,玩具已發展成為AI技術集成應用、融合創新的重要載體,語言大模型、視覺大模型等讓玩具產品能“聽得懂”“看得到”“能思考”,它會動腦筋、會同你交流互動。同時AI技術融合國潮文化IP,玩具產品科技感、文化性十足,產品附加值顯著提升。
下一步,工信部將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工作協同,共同推動AI玩具產業高質量發展。一是在政策保障上下功夫,二是在促進產品創新上下功夫,三是在規范產業發展上下功夫。
何亞瓊表示,將會同相關部門制定發布促進消費品供需適配性的實施方案。針對消費者比較關注的AI玩具數據安全、網絡安全等問題,將會同相關部門加強研判,在指導玩具企業加強技術防護的同時,適時研究制定相關標準,切實保障AI玩具質量安全和數據隱私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11月1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增強消費品供需適配性進一步促進消費政策措施。國常會明確,增強供需適配性是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暢通經濟循環的有效舉措。要加快新技術新模式創新應用,強化人工智能融合賦能,聚焦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開發新產品和增值服務,持續拓展新的消費增量。
新標準加強安全要求
本次GB 6675《玩具安全》系列標準修訂為第3次修訂,在充分調研中國玩具行業技術發展現狀,并對標ISO、歐盟等國際標準的基礎上,對玩具產品質量安全技術要求和試驗方法進行了全面升級,提升了強制性國家標準的約束力和適用性。
在防范健康損害方面,增補了甲醛、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短鏈氯化石蠟、硼元素等10類有害物質限量要求,大幅提升對玩具產品中化學類有害物質的覆蓋類別,解決小朋友放入嘴里、污染手臂、傷害身體等問題。
在機械物理安全方面,增加了明火裝置玩具、食品造型玩具等新產品的技術要求,優化了原標準中悠悠球、充氣玩具、吸盤彈射物等細分品類產品的特定要求,強化標準技術要求對玩具產品物理安全的適用性。
“可以說,新修訂發布的標準,相當于以前及格分數線是60分,現在提升到90分才算合格。依據新標準生產的玩具產品可以讓孩子們玩的更省心、更放心、更安全。”何亞瓊說。
近期,“捏捏樂”“水晶泥”等網紅玩具有害物質超標,對兒童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引發了廣泛關注。
何亞瓊表示,隨著新型“網紅”玩具產品不斷涌現,玩具產品質量安全也面臨不少挑戰和潛在隱患,需要加強引導和規范。近期也關注到部分新聞媒體報道“捏捏樂”“水晶泥”等“網紅”玩具存在質量安全問題,第一時間會同有關部門做了調研和會商。研究發現,出問題的玩具多存在“三無”“未取得3C認證證書”“不符合GB 6675系列強制性國家標準”等情況。
在本次GB 6675系列強制性國家標準修訂過程中,對社會關注度較高的“捏捏樂”“水晶泥”等網紅玩具有害物質的限量要求進行了優化完善。
為保障新舊標準平穩換版實施,新修訂發布的GB 6675系列強制性國家標準過渡期采用了“12+12”的工作方案,為生產和銷售環節提供了“雙保險”。第一個“12”指的是新修訂標準從發布到正式實施留有12個月的生產過渡期,企業可對產線工藝、配套供應鏈進行優化調整,從而達到新標準的技術要求,12個月的生產過渡期結束后,所有新生產的產品必須符合新標準要求;第二個“12”指的是在生產過渡期截止后,又額外為依據舊標準生產的庫存產品提供了12個月的銷售過渡期,保障庫存產品有序退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