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宣布將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納入2035年國家自主貢獻目標(NDC),完成這一目標,需要中國自身付出艱苦努力,也需要有利和開放的國際環境。”當地時間11月15日,生態環境部氣候司副司長逯世澤在巴西貝倫《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30次締約方大會(COP30)中國角“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協同治理”主題邊會上表示。
今年9月,我國宣布了2035年NDC目標,要求到2035年中國全經濟范圍溫室氣體凈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爭做得更好。逯世澤指出,有效控制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環節,也是實現巴黎協定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2035年NDC是中國對照《巴黎協定》要求、體現最大努力制定的目標,彰顯了中國加強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管控的堅定決心和務實行動。他強調,控制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對應對氣候變化至關重要,呼吁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應對氣候挑戰。
邊會上,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和國際合作中心首席科學家徐華清介紹了中國“雙碳”政策及非二溫室氣體管控進展。徐華清指出,近年來,中國在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管控持續加強,在治理重點領域進展顯著,創新完善了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機制等多渠道經濟激勵政策。面向新一輪NDC目標,仍需加強排放情景、減排成本效益分析等研究支撐,加大對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控制戰略目標及減排路線圖、成本效應等重大問題研究,不斷深化中國本世紀中葉低溫室氣體排放發展戰略,不斷清晰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在中國2060年前碳中和戰略中的定位與作用。
“甲烷、氧化亞氮和六氟化硫等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其溫室效應分別是二氧化碳的數十倍、數百倍,甚至上千上萬倍。科學結論已經非常明確,加速削減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是在短期內快速降低升溫速度、保持將升溫控制在1.5°C目標可及范圍內的最快途徑。”美國環保協會執行副總裁安吉拉·丘里·卡爾豪格在邊會上介紹。
生態環境部土壤中心蔡文倩圍繞稻田甲烷減排價值實現,介紹了近年來農業領域甲烷控排進展。蔡文倩指出,節水旱管種植節水抗旱稻平均甲烷減排率97%,綜合溫室效應減排可達92%。目前,《節水旱管種植節水抗旱稻減排方法學》已在第125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清潔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執行理事會上成功通過審議,成為我國唯一在CDM執行理事會通過的稻田甲烷減排方法學,并在今年以“碳匯代償”的方式,用于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替代性修復。
中國油氣企業甲烷控排聯盟秘書長、中國石油集團質量健康安全環保部低碳處處長盧明霞發布了《中國油氣企業甲烷控排聯盟2025年度進展報告》。她指出,中國油氣企業甲烷控排聯盟目前成員企業已發展至10家。四年來,從企業甲烷控排戰略部署,到監測、報告與核查(MRV)體系的完善,再到甲烷控排技術工程實踐與科技攻關,以及甲烷檢測監測標準與甲烷回收CCER方法學研究均取得了顯著進展。
減碳技術公司執行董事張昌會在邊會上表示,平煤神馬集團自主建設了工業氧化亞氮減排裝置,年減排二氧化碳當量達1160萬噸,減排率達98%。“集團倡議通過有效控制工業氧化亞氮排放,以‘技術輸出+碳信用開發+國際標準互認’的合作路徑,助力全球工業控排目標落地。”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則在邊會上展示了六氟化硫控排的相關技術路徑。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開發六氟化硫循環利用模式,自主研發了六氟化硫現場回收與凈化處理技術,現場回收率達到97%,截止2024年已累計回收六氟化硫氣體2600余噸。推動六氟化硫混合氣體應用,截止2024年底共改造存量GIS設備2500余間隔,節省六氟化硫氣體130余噸。突破六氟化硫替代技術難題,建成年產能噸級以上的全氟異丁腈中試生產線,聯合設備廠家共同研發全國首套全氟異丁腈氣體12 千伏環網柜和550千伏GIL設備。開展六氟化硫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技術探索,實現從“末端治理”到“增值轉化”的創新突破。
河南日立信公司詳細介紹了六氟化硫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控系統。日立能源分享了在基于全氟異丁腈混合氣體技術的無SF?開關設備的探索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