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監管趨嚴、門檻抬高、行業變革加速的背景下,小額貸款公司正在面臨“洗牌”。
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9月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4863家,而2024年12月末,全國小額貸款公司仍有5257家,今年前三季度小額貸款公司累計減少近400家,這相當于每天約1.5家小額貸款公司“消失”。
保險系小貸公司亦面臨相似命運,據界面新聞不完全統計,中國人保、中國平安、陽光財險等險企近兩年均有清退動作。
十年前,為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險企積極參與貸款保證保險業務與信用保證保險業務,部分險企順勢切入小額貸款業務,將二者協同發展,但隨著監管與經濟環境變化,兩大業務雙雙“黯然失色”。
多險企“撤退”
近日有消息稱,2025年6月25日,人保金服全資子公司重慶人保小貸公司(下稱“人保小貸”)因決議解散,正擬向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機關申請注銷登記,并通知債權人自公告之日起45日內向清算組申報債權。
據了解,人保小貸成立于2017年11月27日,在全國范圍開展互聯網小貸業務。
除注銷小額貸款牌照外,中國人保也在今年退出了支付業務。央行官網披露,2024年7月,人保金服旗下第三方支付機構人保支付科技(重慶)有限公司(下稱“人保支付”)的業務類型由互聯網支付變更為儲值賬戶運營Ⅰ類,并于2025年7月1日注銷。
陽光財險持股38%的廣州惠金小貸公司(下稱“惠金小貸”)在今年7月被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注銷小額貸款業務資質,注銷后不得再從事小額貸款相關經營活動,名稱和經營范圍不得再使用“小額貸款”字樣。目前,該公司已更名為廣州惠金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中國平安是保險公司中,小額貸款領域的主要參與者,近年來亦調整頻繁。
2022年,平安普惠注銷湖南平安普惠和深圳平安普惠的兩張小貸牌照,并將其重慶金安小貸經營區域從全國縮減至重慶地區,而該牌照也于2024年注銷。
2022年底,中國平安就將旗下珠海橫琴平安錢進小貸所有股權轉讓給明珠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曉途網絡科技公司。
今年年初,中國平安全資子公司深圳平安金融科技咨詢有限公司轉讓廣州平安好貸小貸公司(下稱“平安好貸”)100%股權,受讓方為上海耳序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中國平安把資源集中在了另一邊。今年7月,平安融易旗下金聯云通小貸增資至100億元,增幅達100%,成為繼抖音旗下中融小貸和騰訊旗下財付通小貸之后的第三家百億小貸公司。
相關內部人士告訴界面新聞,“此舉是為了積極的提升小貸公司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為小微企業和金融消費者提供更容易、穩健的金融服務,助力實體經濟發展?!?/p>
據悉,金聯云通小貸成立于2016年8月,由平安融易(黑龍江)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融熠有限公司、未鯤(上海)科技服務有限公司、錦炯(深圳)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共同持股。
入局之初
保險系小貸公司起落,還要追索到貸款保證保險和信用保證保險業務的興起與沒落。
2015年初,為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讓銀行“敢貸愿貸”,人民銀行、原保監會等五部委出臺《關于大力發展信用保證保險服務和支持小微企業的指導意見》,推動信用保證保險業務支持小微企業發展,鼓勵各地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積極探索以信用保險、貸款保證保險等保險產品為主要載體,“政府+銀行+保險”多方參與、風險共擔的合作經營模式。
此后多地區、多家保險企業快速跟進。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貸款保證保險支持小微企業及個人獲得融資金額1015.6億元,其中,有25個省區市開展小額貸款保證保險試點,共支持12.3萬家小微企業獲得銀行融資貸款188.6億元。
在此背景下,作為曾經的“小眾險種”,信用保證保險業務一度大幅增長。2015年年報顯示,原安邦財險信用保證保險收入為7069萬元,同比增長378%;眾安保險保證保險收入4.5億元,同比增長316%,信用保險收入5172.8萬元,同比大增1192%。
《中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報告(2018年)》顯示,截至2018年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8萬億元,同比增長18%,增速較2017年末上升8.2個百分點。保險在其中發揮了不容忽視的作用,2018年,信用保險和貸款保證保險累計為62.25萬家小微企業提供融資增信服務,助其獲得銀行貸款867.73億元。
在此背景下,多家保險公司通過設立小貸公司或打造助貸平臺,切入小貸業務。
“當時是響應五部委的政策號召,也探索保險產品和服務創新。理想很豐滿,保險公司參與既可以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也可以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某保險業專家告訴界面新聞。
在2015年年報中,中國太保表示“快速布局個人信用保證保險業務,打造‘太享貸’品牌”,“太享貸”為中國太保旗下助貸平臺,提供貸款中介服務。2015年,太保產險簽署了全國小貸行業首單貸款履約保險合同,通過和小貸公司共擔風險的機制,為科創企業、小微企業提供無抵押信用貸款。
中國平安則早在2010年就有小額貸款業務,2015年又設立了作為互聯網場景下的專營小貸牌照主體“平安好貸”。
人保小貸成立于2017年,其官網稱人保小貸積極探索“科技+保險+信貸”的商業模式,通過保貸協同一體化為人保集團主業發展添加新動能。
此外,陽光財險參股的惠金小貸2016年成立;眾安保險參股的重慶眾安小額貸款有限公司2017年成立,眾安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41.1765%。
在2017年年報中,中國平安表示,保證險原保險保費收入由2016年的81.36億元大幅增長至2017年的198.80億元,主要原因是公司對保證保險產品結構及業務進行調整,線上保證保險業務模式快速推進。2018年其年報顯示,信用保證保險業務主要與集團內部專業公司緊密合作,并積極應用金融科技,業務風險可控。
業務邊緣化
但上述銀行、保險公司共擔風險的模式,在落地過程中出現了抬高融資成本、風險和成本由貸款人“買單”的案例。
界面新聞記者查詢黑貓投訴平臺關于“助貸險”“信用保證保險”相關投訴發現,多數投訴都集中于2018年-2020年。
有用戶稱,“在消費金融app上申請的銀行貸款存在強制捆綁保險,貸款流程中無保險提示、無投保確認;保費推高實際年化利率至36%?!?/p>
另有用戶稱,“當時(2018年8月)業務員要求購買一份廉價的保險作為放款理由,至今(2020年9月)保單也沒有給我。年利率高達43%。”
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督查室通過暗訪督查發現,有部分銀行保險機構、助貸機構在貸款中違規收取應減免費用,強制捆綁銷售,收取高額服務費和代理手續費,抬升了綜合融資成本。
彼時原銀保監會通報了幾則典型案例,其中就涉及某保險集團下屬公司與某銀行合作發放小微企業普惠型貸款,強制捆綁銷售保險,收取高額服務費,推高年化綜合融資成本至22.16%。其中,保險集團下屬公司收取費用占綜合融資成本的56.53%。
為規范行業發展,2020年5月,原銀保監會等六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信貸融資收費 降低企業融資綜合成本的通知》,提出不得在信貸審批時,強制企業購買保險、理財、基金或其他資產管理產品等。除特定標準化產品外,銀行不得為企業指定增信和專業服務機構。銀行不得強制企業購買保證保險,不得因企業購買保證保險而免除自身風險管控責任。
在監管趨嚴,以及國內經濟環境變化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下,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上升,信用保證保險業務增速開始放緩。
“現實很‘骨感’,因為風險難以控制,保險公司虧損嚴重。”上述保險業專家告訴界面新聞。
中國平安2019年年報顯示,保證保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5.1%,增速放緩的原因主要是隨著國內經濟和金融環境變化,平安產險主動加強風險管理,調整和優化客群結構,聚焦于保險費率更低的低風險優質客群。
同時,平安產險保證保險綜合成本率持續提高,2023年達到131.1%。“主要受宏觀經濟環境變化影響,小微企業客戶的還款壓力仍然較大。過去,保證保險業務為平安產險創造了顯著的承保利潤,但近期受市場環境變化影響,保證保險綜合成本率有所波動。”2023年四季度,平安產險暫停融資性保證保險業務。
中國人保信用保證保險業務也有著相似的發展軌跡。2018年,中國人保信用保證保險同比增長134%,業務收入達到115.86億元;2019年業務收入同比增長95.58%,達到227.76億元。而2020年這一數字銳減至53.29億元,2021年再度減少至30.16億元,2022年小幅回升至53.72億元,自2023年開始其年報中再無信用保證保險相關數據披露。
在今年發布的助貸新規下,銀行與保險公司在貸款領域的合作也在減少。界面新聞從多家商業銀行內部業務人員處了解到,“在貸款領域銀行很少與保險公司合作,助貸平臺更是三令五申不允許合作,哪怕客戶少點”。
界面新聞采訪的多家目前仍在做小額貸款業務的險企內部人士均稱,其所在公司保險業務與小貸業務并無合作,僅分別作為獨立子公司運行。而談及“小額貸款保證保險業務”,均表示已經算“邊緣業務”了。
退出主因
今年年初,金融監管總局發布《小額貸款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下稱《暫行辦法》),對小額貸款行業提出了更加清晰、嚴格的“紅線”。
《暫行辦法》規定,小額貸款公司應當立足當地,不得跨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業務,跨地市展業的條件由省級地方金融管理機構規定。同時明確,對“失聯”或“空殼”小貸公司,省級地方金融管理機構應當向社會公示,公示期滿無異議的,引導相關公司到市場監管部門辦理名稱、經營范圍變更登記或注銷登記。
金融監管總局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頭部網絡小額貸款公司在資金、技術、經營管理等方面優勢突出,一些依托供應鏈核心企業或特定產業的小額貸款公司在垂直市場也具備較強競爭力,為增加長尾客戶的融資可得性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部分小額貸款公司存在經營管理粗放、信用風險偏高等問題,過度營銷、不當催收、違規收費、出租出借牌照等亂象時有發生?!?/p>
事實上,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以及銀行業務的下沉,都對小額貸款公司業務空間形成“擠壓”。有相關業內人士告訴界面新聞,“現在地方小額貸款公司都不太好做?!?/p>
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認為,地方小貸公司業務普遍立足地方,一方面受當地經濟波動和自身實力的限制,另一方面也面臨其他金融機構的競爭,因此整體數量和規模呈下滑態勢。
“保險公司清退小貸牌照的主要原因是不賺錢,目前小額貸款平均利率約7% ,但小額信貸公司的成本8%左右且壞賬高,小貸成保險公司‘利潤黑洞’;小貸屬于‘重資產’,在償二代規則下,資本充足率壓力大,拉低整體ROE,降低償付能力?!睂ν饨洕Q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告訴界面新聞。
根據中國人保半年報,人保金服2025年上半年虧損2100萬元,是半年報披露的唯一虧損的主要子公司。據了解,人保金服主要包括車主生活服務、線上客戶服務、線上銷售服務、支付金融服務,其中支付金融服務主要包括人保小貸和人保支付,如前文所述,二者相關牌照目前均已注銷。
“目前保險公司做小貸的必要性幾乎沒有,優勢也不明顯,資金成本也并不低,且風控、催收、運營不如銀行,場景流量又被互聯網平臺占據。保險公司參股或合作是較佳選擇,親自持牌實無必要;把資本和人力放回保險核心,更劃算也更安全?!蓖鯂姼嬖V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