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了今年三季度保險資金運用情況。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保險公司資金運用余額超37萬億元。其中,人身險公司和財險公司對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等權益類資產配置占比,環比今年二季度末進一步提升。
受訪專家表示,險資加大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主要受利差損壓力、投資收益提升、權益市場回暖和監管政策鼓勵等因素影響。
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加大
分公司類型來看,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財險公司的資金運用余額為23875億元,其中債券和銀行存款賬面余額分別為9699億元和3742億元,分別占財險公司資金運用余額的40.62%和15.67%,為主要配置資產。財險公司股票、證券投資基金和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余額分別為2086億元、1964億元和1471億元,分別占比8.74%、8.23%和6.16%。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人身險公司的資金運用余額為33.73萬億元,其中債券和股票賬面余額分別為17.21萬億元和3.41萬億元,占人身險公司資金運用余額的51.02%和10.12%,為主要配置資產。人身險公司對銀行存款、證券投資基金和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余額分別為2.49萬億元、1.78萬億元和2.70萬億元,分別占比7.37%、5.26%和8.00%。
從環比變化來看,截至三季度末,財險公司對股票、證券投資基金和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余額配置占比均較二季度末環比增長,其中股票配置占比增長最多,達0.41個百分點;人身險公司對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的賬面余額配置占比各增加1.31個百分點和0.73個百分點,同時,人身險公司對債券的配置比例下降了0.88個百分點。
對此,廣東凱利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總裁張令佳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今年以來,險資加大權益類資產配置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在利率中樞持續下行的背景下,傳統固收類資產收益持續走低,覆蓋保險負債成本的難度增加,導致利差損壓力加劇,而權益類資產特別是高股息股票成為提升投資收益的關鍵;二是一季度以來,權益市場呈現結構性穩步上行態勢,吸引險資加大投入;三是今年4月份,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調整保險資金權益類資產監管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上調了權益資產配置比例上限,進一步拓寬了險資的權益投資空間。
西部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姜珮珊也認為,保險負債成本具有黏性,當前利率下降速度或已明顯超過保險負債成本下降的速度,權益市場吸引力相對更強。同時,本輪保險預定利率調降為非對稱調降,在市場風險偏好提升背景下,消費者購買需求會更多向分紅險傾斜,籌措的資金對權益市場布局力度或更大。隨著近年超長期政府債券持續放量,險資久期缺口壓力或減小。因此債券作為壓艙石,依然是重要配置資產,但新增資金向權益市場傾斜的趨勢或將延續。
較多持倉銀行股
從三季度末保險機構的重倉股情況來看,險資仍然延續以往風格,持有較多銀行股,并對基建、能源、物流等行業的個股較為青睞。
Wind資訊數據顯示,剔除中國人壽集團對中國人壽的持股,以及中國平安集團對平安銀行的持股,保險機構持股數量排名前10位的A股股票分別為民生銀行、浦發銀行、農業銀行、郵儲銀行、中國聯通、京滬高鐵、浙商銀行、華夏銀行、興業銀行以及金地集團。而從增持情況來看,今年三季度,險資增持股份數量較多的個股為郵儲銀行、華菱鋼鐵、興業銀行和中國外運等。
天職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保險咨詢主管合伙人周瑾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險資普遍青睞經營穩健,股票流動性好,股息率較高,分紅穩定且具有升值空間的個股。銀行股目前較為符合以上特征,因此受到險資青睞。除銀行股以外,環保、公用事業、醫藥、高科技等符合國家發展戰略方向的行業,也會是險資舉牌的重點行業。
對于險資未來的權益類資產投資方向,張令佳認為,預計險資權益投資的規模和比例會持續提升,投資渠道更加豐富,保險公司會找到更適合自己風險偏好和償付能力實際的投資工具。在投資策略上,預計險資一方面會加大穩定分紅類股票的配置,另一方面也會增加對科技成長類股票的配置。此外,隨著險資股權投資經驗的豐富,預計險資還會加大對港股等權益類資產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