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工信部甲醇汽車推廣應用專家指導委員會主辦的2025北京甲醇能源峰會在京成功舉辦,聚焦甲醇能源全產業鏈,圍繞政策解讀、技術創新、產業實踐、市場展望四大核心板塊,深入剖析甲醇在交通、化工、儲能等領域的應用前景,為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搭建了高效交流合作平臺。吉利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董事長周建群在會上表示,目前電、氫等主流新能源的痛點是,不及液態能源便捷高效。而甲醇是“液態的電”和“液體的氫”,具有環保性、經濟性、安全性、可持續性等多重優勢。
據介紹,甲醇既是煤基清潔燃料,又是液態化的氫基燃料,可以由風光電制氫耦合煤化工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實現大規模制備,實現煤的零碳高效利用。在當前已成熟的技術工藝下,每生產1噸零碳甲醇可以消納1.375噸二氧化碳,實現了二氧化碳的資源化利用。
同時,甲醇的生產過程,還能將不穩定的風光電能源轉化為穩定的甲醇新能源。此外,由于甲醇的儲氫能力強,1立方液氫含氫70千克,而1立方甲醇含氫148.3千克,因此甲醇也是理想的液態化的氫基燃料。
周建群表示,在甲醇能源的基礎上,吉利用21年打造了醇氫電動技術,它是在電動化基礎上,把甲醇燃料和甲醇發動機作為能量的儲存和轉化單元,充分發揮了甲醇液體能源能量密度高、儲運成本低、補能便捷、安全可靠等優勢。目前,吉利最新一代與博世合作開發的醇氫動力系統熱效率已達50.3%,相較國六柴油車,其PM污染物排放降低98%、一氧化碳降低88%、氮氧化物降低82%,燃料成本可比柴油降低32%至52%,不僅可實現綠色零碳,而且經濟性優勢非常突出。
周建群表示,醇氫電動技術可以解決續航不足、補能不便、重量大、低溫衰減、成本高等行業痛點。與純電動重卡對比,醇氫電動重卡購置成本低10%,續航里程可以達到1500公里以上。同時,甲醇燃料冰點為-97.6℃,在北方的冬季可以正常使用,運營效率可提升20%以上。而與氫燃料電池重卡相比,醇氫電動重卡購置成本不到其三分之一,且運營成本與純電動重卡相當。
業內專家表示,液態甲醇可以利用現有油氣管網實現低成本大規模長距離運輸,可最大化利用現有基礎設施。我國現有的加油站終端也可以進行直接改造使用,每個儲油罐改造成本僅5萬至10萬元,遠遠少于建設一個加氫站1200萬元、換電站800萬元、超充快充站150萬元的投資。
吉利負責人表示,吉利歷經20多年的投資開發和市場推廣,目前運營的醇氫電動汽車已超5萬輛,相當于全國氫燃料汽車保有量的約兩倍,累計行駛里程超230億公里,形成核心專利400余件。醇氫電動技術歷經4次迭代升級,打造了醇氫電動轎車、重卡、輕卡、小微卡、LCV和客車在內的全系列道路車輛。特別是在2014年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成立后,醇氫電動在經濟性方面的優勢很快被商用車領域認可。
憑借經濟便捷優勢,當前醇氫電動技術已經不再局限于汽車領域。目前,由吉利旗下的遠程新能源商用車提供動力的醇氫電動礦機、裝載機、挖掘機、發電機組已在全國多個省份批量投放。在新疆、甘肅、內蒙古等地區的十多座礦山運行的醇氫電動礦機已超千臺,最大運行時長已達15000小時,醇氫電動發電機組在全國多座油田、礦山投入使用。醇氫電動系統的排放比傳統燃油動力系統降低90%以上,運行效率較傳統燃油系統提升20%。
吉利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表示,吉利遠程從醇氫電動全產業鏈領域進行探索研究和產業布局,并制定了“1.2.3.3”生態戰略。在甲醇能源端,吉利打造的首個十萬噸級低碳甲醇工廠已于2023年在安陽投產。2023年杭州第19屆亞運會主火炬燃料采用的就是該項目生產的低碳甲醇。
同時,吉利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與中石化等合作改造的甲醇加注站已經在多地投入運營。目前,全國重點區域和重點路線已經建設900多座甲醇加注站;預計到2027年年底,全國將建成4000座甲醇加注站。此外,遠程還與博世、采埃孚等國際一線零部件企業合作開展醇氫電動研發,與上港集團合作圍繞綠色甲醇標準制定、加注及內河醇氫電動船舶運力協調推動等工作展開深度協同,加速醇氫電動產業生態在綠色航運領域的推廣應用。
隨著一系列政策的密集落地,綠色甲醇正從試點示范走向規模化產業化發展。近年來,多個部委陸續發文,聚焦老舊營運貨車、城市公交車等的報廢更新,出臺多項利好政策推動醇氫路線發展。今年10月1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節能降碳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明確提出支持綠色甲醇生產項目,這意味著綠色甲醇項目可獲得中央預算內投資的直接資金支持,將顯著降低項目投資成本,提高項目經濟性。這是繼今年5月國家能源局啟動綠色液體燃料技術攻關和產業化試點后,國家層面再次出臺支持綠色甲醇產業發展的重磅政策。
業內專家表示,醇氫電動作為液態新能源,具有顯著的優勢,有利于推動我國增強能源自主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