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市場現20年期基金!
11月18日,杭州潤苗基金(以下簡稱“潤苗基金”)正式啟動,首期規模20億元。該基金的“特別”之處在于設置20年的超長存續期,創下國內政府主導型早期科創基金的紀錄。
據悉,潤苗基金專注提供早期直接投資乃至“第一筆投資”。這被認為是杭州在“六小龍”出圈后,正采用系統化的思維助力科技企業成長。
參股不控盤 單筆投資不超500萬元
前沿科技項目跨越“死亡谷”需要適配的金融支撐,潤苗基金給出了科技成果轉化的“杭州方案”。
“潤苗基金的設立,正是為了彌補市場在早期資源配置中存在的‘失靈’問題。”潤苗基金管理單位杭州資本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聚焦‘投早、投小、投長期、投人才、投硬科技’,不做第一大股東,甘做初創企業最初的戰略伙伴。”
據透露,潤苗基金的投資標的須同時滿足以下條件:企業設立不超過5年、人員規模不超過100人或估值在1億元以內、產業方向契合杭州“296X”產業體系、“5+5+X”產業領域。尤為關鍵的是,其投資對象必須是處于技術研發或產品雛形階段、開放融資在A輪之前的早期項目。
潤苗基金單筆投資原則上不超過500萬元,且以“參股不控盤”的方式陪伴企業成長。據悉,該基金面向杭州3.4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重點扶持6000家“種子”企業和每年遴選的1000家“好苗子”企業,基金年均投資超100個項目,精準覆蓋早期企業資金需求痛點。
杭州今年10月發布《關于實施“潤苗計劃”陪伴式扶持科技型初創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提出到2027年,杭州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5萬家、“好苗子”企業3000家、高新技術企業2萬家、“新雛鷹”企業300家、科技領軍企業100家。
《若干意見》圍繞科技型初創企業提出的主要訴求和不同階段遇到的痛點問題,明確提出實施“選苗育優”“扶苗培土”“蹲苗提能”“壯苗促長”“護苗陪跑”5項行動、20條重點政策舉措。潤苗基金的設立,正是“壯苗促長”行動的落地,對符合條件的潤苗基金投資企業,可納入“好苗子”企業管理。
不以單一項目或年度表現作為考核的唯一依據
記者了解到,潤苗基金不以單一項目或年度表現作為績效考核的唯一依據,切實鼓勵團隊“敢于投早、愿意陪跑”。
杭州市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溫悅此前表示,潤苗基金構建以盡職合規為核心的具有更高容忍度的責任豁免機制,不以單一項目盈虧作為評價依據,而是綜合考量基金的戰略使命、功能定位、規范管理等因素。
在決策機制上,潤苗基金設立7人組成的投資決策委員會,其中外部聘請的產業、技術、投資等多領域專家委員為4名,基金管理及執行主體委派的內部委員為3名,有效規避“內部決策慣性”,真正實現“專家把關、科學決策”。
潤苗基金首批聘請的外部專家委員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極弱磁場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首席科學家房建成,中電海康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宗年,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褚健,西湖大學副校長、工學院院長仇旻等15名頂尖科學家、企業家和投資家。
值得一提的是,潤苗基金還強化與“3+N”杭州產業基金集群及社會投資機構的協同,構建“潤苗基金、科創基金、創新基金、并購基金”等基金矩陣接力投資機制,旨在為獲得“第一筆投資”的企業鋪平后續融資道路,形成良性發展梯隊。
根據杭州市國資委此前發布的《關于打造“3+N”杭州產業基金集群,聚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杭州整合組建杭州科創基金、杭州創新基金和杭州并購基金三大母基金,由其參與投資N只行業母基金、子基金、專項子基金等,最終形成總規模超3000億元的“3+N”杭州基金集群。
責編:岳亞楠
校對:劉星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