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受到了來自非洲的狂野氣息。”一位參展觀眾在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現場品嘗布隆迪手沖咖啡后,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夏悅超 攝
11月6日,《國際金融報》記者來到進博會現場,這里匯聚了全球最前沿的科技產品和琳瑯滿目的商品。一縷來自“非洲之心”的醇厚咖啡香氣在農食產品展區彌漫開來,吸引了眾多路過的參展觀眾駐足。記者看到,有不少觀眾在海南中豫國際合作有限公司(下稱“海南中豫”)的展臺品嘗布隆迪咖啡,喝完一杯還想再來一杯。這杯手沖咖啡究竟有著怎樣的魔力?
記者與海南中豫總經理孫延雷在現場交流后得知,這顆首次參展的小小咖啡豆來自有著“非洲之心”之稱的布隆迪,它甚至可以被視為這個不發達國家的唯一“珍品”。它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市場,就在參加進博會之前,還經歷了一場跨越萬里的“部長送豆”之旅,堪稱中布兩地之間的一次“極限接力”。
視頻制作:王尊君
孫延雷告訴記者,公司從“0到1”把布隆迪咖啡豆引入中國市場,再到順利實現首次參展進博會,其間克服了許多困難和挑戰。他感謝布隆迪政府和中國駐布隆迪大使館給予的極大支持,也感謝進博會提供的寶貴曝光機會。
孫延雷還說,咖啡豆不僅是一個商品,更是一個充滿溫度的符號。它不僅是連接中布兩國跨越山海的文化紐帶,更是“一帶一路”倡議下貿易暢通的生動實踐。一杯香醇的布隆迪咖啡背后,不僅為當地咖農帶去了先進的技術,還幫助他們增加收入,改善了生活。
來自非洲的進博首秀
當進口的布隆迪咖啡豆不遠萬里亮相本屆進博會,它們所承載的意義早已超越了商品本身。而進博會,正是這個故事從幕后走向臺前的最佳舞臺。
11月6日,《國際金融報》記者在進博會現場看到,一位咖啡師在海南中豫展臺進行杯測展示,其使用的是布隆迪首批進入中國的咖啡豆。咖啡師正熟練地重復著專業動作:選豆、稱重、研磨、燒水、布粉、注水……一杯杯純正的布隆迪手沖咖啡擺在桌上,空氣中瞬間彌漫起一股花果的香味,吸引了不少參展觀眾前來品嘗。

夏悅超 攝
每一杯手沖的布隆迪咖啡,都如同一張來自“非洲之心”的飄香名片。一位現場品嘗的消費者評價道:“這款咖啡喝起來,有非洲的狂野。”這樣的評價讓孫延雷印象深刻,也讓他對布隆迪咖啡風味有了更難忘的記憶。
那種原始的、富有生命力的風味,正是吸引消費者的獨特魅力所在,讓人瞬間聯想到非洲蓬勃的生命力。孫延雷稱,“正是這樣優質的品質,讓我們對布隆迪的咖啡豆充滿信心。”

夏悅超 攝
這是海南中豫首次參加進博會,也是布隆迪咖啡豆首次亮相進博會。
“布隆迪咖啡品質卓越,但在全球市場聲量微弱。而進博會匯聚了全球最優質的資源,為它提供了一個零距離面對中國乃至全球市場的黃金機會。”孫延雷對進博會的平臺價值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認為,這種級別的曝光是傳統營銷渠道無法比擬的。通過進博會平臺,布隆迪這個國家以及咖啡產品,能夠獲得更多中國消費者的認可和喜歡。
“這不僅是一次貿易展示,更是一次文化交流與發展契機。我們希望借助進博會的平臺,推動布隆迪咖啡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孫延雷表示。
“從0到1”進入中國
布隆迪咖啡豆參展進博會的背后是一段艱難的歷程。
將一顆咖啡豆從非洲內陸國家布隆迪穩定、高品質地運到中國,遠比想象中復雜。海南中豫面臨的是一場“從0到1”的艱難破局,包含諸多挑戰。“我們是首個進口布隆迪咖啡豆的中國企業,一切都要從頭摸索。”孫延雷坦言,最關鍵的一項工作,是幫助布隆迪咖啡豆取得進入中國市場的“入場券”。
布隆迪地處非洲核心位置,被譽為“非洲之心”,其境內多山地和高原,因此又有“千丘之國”的美稱。此次參展的咖啡豆,正是源自當地著名的Kizinino山地產區。由于經濟相對落后,布隆迪的咖啡豆雖然品質上乘,但產量卻相對較低。當地咖農們至今仍然遵循著最原始的方法:將一顆顆豆子手工采摘、人工挑選、水洗處理,之后便踏上一段“翻山越嶺”的特別之旅。
“由于布隆迪是個內陸國家,我們必須先把咖啡豆通過陸路運輸到鄰國的熏蒸基地處理,然后再運輸到港口裝船運往中國。”孫延雷說,在這批豆子抵達中國之前,團隊在布隆迪花費數月時間進行深入調研與合作洽談,直到去年才獲得中國的海關準入資質。今年5月,經過中國海關的審核,布隆迪咖啡豆拿到了GACC輸華資質,從而順利進入中國市場。
之后,這批咖啡豆還經歷了一段頗具戲劇性的旅程。
今年7月,上海虹橋品匯舉辦的“中國之選”全球精品咖啡生豆大賽在即。對于初入咖啡賽道的海南中豫而言,這是一次讓布隆迪咖啡“一鳴驚人”的絕佳機會。然而,如何將10公斤參賽樣品從布隆迪及時運抵上海,卻成了一道難題。
“我們是咖啡賽道的新手,早期為了參賽,樣品都是同事‘人肉’背回來的。”孫延雷回憶說,“但這次時間實在太緊,正常報關流程根本來不及。”
正當團隊一籌莫展之際,一個大膽的想法誕生了——請求即將訪華的布隆迪農業部長伸出援手。令人意外又感動的是,部長欣然應允。于是,這位部長親自化身“快遞員”,將這批咖啡豆裝進超大行李箱帶到中國,最終由海南中豫的同事星夜兼程從山東送達上海的比賽現場,完成了一場跨越萬里的咖啡豆交接。最終,這批咖啡豆在大賽中榮獲“優勝獎”,為這段非凡之旅畫上了圓滿句號。
“非常感謝布隆迪政府和中國駐布隆迪大使館給予的極大支持,幫我們協調資源、打通環節。”孫延雷感慨地說,“當第一批咖啡豆歷經海上的風風雨雨,順利抵達上海港時,我們覺得一切努力都值了。”
“部長送豆”的故事讓布隆迪咖啡在圈內傳開,“它完美詮釋了我們開啟這段貿易之旅的初心與不易。”孫延雷表示,這趟看似偶然的“部長專遞”,背后是中布兩國深厚的友誼與高度的互信,也為后續更大規模的貿易合作奠定了堅實的情感基礎。
超越商業的“雙向奔赴”
“這不僅僅是一批貨到了那么簡單”,孫延雷說,海南中豫通過努力不僅讓一批咖啡豆順利抵達中國,還為布隆迪咖啡打開了一扇通往中國市場的大門,也為中非之間增添了一份信任與友誼。
為何海南中豫執意選擇在布隆迪尋找咖啡豆?
“世界上的咖啡產區有很多,但當我們的團隊去布隆迪實地考察時,真的被那里咖啡的潛力打動了。布隆迪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那里的咖啡保留了最傳統、最接近自然的種植方式,風味非常獨特,喝起來有明亮的果酸和花香。”孫延雷說,這種純粹正是當下全球高端消費市場所追求和珍視的價值。正因如此,孫延雷和團隊決定將這種天然的好咖啡帶給中國消費者。
“這不是一次單純的商業決策,而是我們作為國有企業履行責任擔當的綜合考量。”孫延雷表示,布隆迪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伙伴,也是“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的堅定支持者。在此背景下,公司選擇與布隆迪合作,正是將企業“走出去”的步伐與國家推動中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戰略目標緊密結合。
孫延雷認為,這超越了單純的貿易往來,是在更高層面上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的具體實踐。
對于布隆迪而言,這更是實實在在的民生改善。孫延雷在調研中發現,布隆迪的主要經濟支柱是農業,咖啡產業是其重要組成部分。盡管部分咖啡篩分工作已實現機械化,但當地仍有大量婦女從事手工咖啡分揀工作,她們每天的收入僅有3至5元人民幣。
“我們以合理的價格采購咖啡豆,帶去更先進的技術,這不僅能直接為當地咖農和工人增加收入,還能改善他們的生活。這正是通過一杯咖啡,將中國市場的活力轉化為布隆迪鄉村發展的動力。”孫延雷表示,這真正踐行了授人以漁的合作精神,讓中非友誼扎根于田野,開花結果于民間,“對此我們感到非常自豪”。
而從中國市場的角度看,孫延雷認為,布隆迪咖啡天然純粹的口感,恰好契合了當下消費者對高品質和原產地風味的追求。
“如今中國的咖啡市場正在快速擴張,消費者也越來越懂咖啡,對咖啡的品質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孫延雷發現,消費者喝咖啡的習慣正在慢慢轉變。過去,許多消費者認為咖啡是苦的,需要加糖和奶來中和。現在,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追求咖啡的原產地風味。
并且,消費者不再滿足于一杯標準化的咖啡,而是熱衷于探索手沖、冷萃等更能展現咖啡本真風味的沖泡方式。而布隆迪的咖啡豆,正好滿足了大家這種追求品質、探尋源頭風味的需求。這正是一場關于品質引領規模,規模反哺品質的完美雙贏。
小小咖啡豆的“夢”
“預計今年還有近千噸的咖啡豆即將進入中國市場”,孫延雷在現場向記者透露。他表示,中國消費者很快能品嘗到更多的布隆迪咖啡,對布隆迪咖啡豆的市場接受度充滿信心。

夏悅超 攝
這股信心來源于進博會所催生的巨大市場潛能。
“站在進博會這個新的起點上,我們希望能把中布咖啡貿易做得更深、更透。”孫延雷表示,“一方面,我們會繼續擴大進口,讓布隆迪咖啡走進千家萬戶;另一方面,我們也在探索能否在國內建立烘焙工坊,根據中國消費者的口味進行更深度的定制。”作為首次參加進博會的展商代表,孫延雷感慨頗深,“未來希望能打造一個從布隆迪莊園到中國消費者咖啡杯的完整產業鏈”。
他相信,這顆小小的咖啡豆將在“一帶一路”的畫卷上,繼續講述更多關于聯通、發展與友誼的動人故事。未來,當人們提起布隆迪,想到的不僅僅是“非洲之心”,更會是那份來自遙遠山地、沁人心脾的獨特芬芳。
“我們也期待,未來當大家提到布隆迪時,會自然地想到,那里有好喝的咖啡。”孫延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