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的“苦”沒吃到,儲能的“甜”還能嘗。
“光儲一哥”陽光電源(300274.SZ)用兩個月時間完成了千億市值的躍遷,從9月初首次觸及3000億元市值到10月底摸高4000億元。10月29日,公司股價在盤中短暫觸及市值4000億元大關后,全天報收191.49元/股,總市值3970億元,股價與成交額均創歷史新高。
10月28日,陽光電源披露第三季度財報是光伏板塊底部周期里的一場逆周期成長演繹。
事實上,今年以來,陽光電源股價漲幅超過165%,在新能源板塊中穩居漲幅榜的第一梯隊。
存貨減值風險仍在
光伏價格戰的陰影還在延續,但依舊有陽光照向大地。
2025年前三季度,陽光電源的成績單“量價齊升”,營收664.02億元,同比增長32.9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8.81億元,同比大增56.34%。其中,第三季度營收228.69億元,同比增長20.8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1.47億元,同比增長57.04%。這是陽光電源上市以來取得的單季度凈利潤峰值,盈利能力再上臺階。
盈利之外,經營質量亦有所優化。
其經營性現金流大幅改善,前三季度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99.14億元同比增長超十倍;應收賬款余額271.8億元,較年初減少4.6億元;銷售商品收到的現金同比增長31.38%,均反映現金流回籠能力顯著增強,為后續產能擴張與研發投入提供堅實支撐。
公司表示,主要得益于公司加強客戶信用管理、催收預警及優化合同條款,回款效率提升,應收賬款周轉速度加快;同時,海外業務回款效率高,且收入占比提升,進一步促進了應收賬款改善。隨著應收賬款余額的減少,信用減值同比減少接近1億元。
與此同時,由于利潤積累與資本公積提升,公司未分配利潤增至360.60億元,同比增長27.21%,為未來分紅與戰略投資奠定基礎。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持續攀升,表明公司資本運用效率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但是,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合計計提信用減值與資產減值準備共12.80億元,顯著影響當期利潤。
具體來看,公司資產減值準備9.57億元,包括8.12億元的存貨跌價損失占資產減值總額的84.8%,以及1.21億元的合同資產減值。此外,信用減值主要來自應收賬款與其他應收款,合計達3.23億元,其中應收賬款壞賬損失1.48億元、其他應收款壞賬損失1.71億元。
海外重心或轉移
在主營業務板塊,陽光電源的增長重心已向儲能傾斜,儲能業務增速遠超光伏逆變器。
財報顯示,光伏逆變器業務2025年前三季度持續保持增長,收入同比增長約6%,各市場的盈利能力保持穩定,相比去年同期毛利率有所提升。國內發貨占比從去年同期的48%下降到今年的40%,市場結構的變化帶來毛利率的提升。
得益于逆變器的錯位競爭,陽光電源不僅避開光伏主產業鏈調整周期的直接沖擊,海外紅利更是接住了其增長接力棒。
儲能方面,公司前三季度儲能發貨同比增長70%,與市場裝機增速保持基本一致。根據公司與投資者交流活動記錄表,管理層表示,“年初制定的儲能發貨目標為40~50GWh,目前公司對完成目標保持信心。”
管理層在業績會上還透露,儲能發貨結構顯著變化,海外發貨占比從去年同期的63%攀升到83%,海外占比提升,這也是儲能毛利率保持穩定的主要原因。
眼下,儲能電池需求火爆,離不開國內外需求共振。
根據國家能源局及第三方機構數據,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鋰電儲能裝機超170GWh,同比增長68%,市場保持了快速發展勢頭。今年前三季度國內新增并網82GWh,同比增長61%,海外儲能94GWh,同比增長74%。
而市場結構正從原來的中美英澳點狀市場,變為全球遍地開花的局面,陽光電源管理層介紹,當前歐洲、中東、亞太等地儲能招標量和裝機量均出現了大幅提升。
長遠來看,美國市場或成為陽光電源業績的最大不確定因素。
交銀國際證券2025年8月的報告,陽光電源在北美市場的整體份額已從之前的水平提升至12%。2025年上半年,陽光電源的海外業務總收入為253.79億元,同比增長88.32%,占總營收的比重高達58.30%。美國市場憑借其高溢價能力,無疑是陽光電源龐大的海外業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陽光電源在半年報業績會上曾透露,“因美國關稅稅率提升,客戶交貨需求提前,新增發貨20多億元。”這意味著,公司或在今年提前透支未來美國市場的出貨預期。
支撐其增長的新支點是歐洲市場。
“大型儲能項目從英國逐步發展到目前的西歐、東歐等一些國家,預計歐洲未來三年增速有50%左右,另外歐洲工商儲今年爆發式增長,預計明年也保持較快增長,驅動因素是德國等國家動態電價的發布,用戶側可以通過儲能降低用電成本。”陽光電源管理層在三季報業績會上強調。
隨著光儲業務穩步推進,陽光電源亦在布局打造下一個增長引擎。
根據IEA預測,2030年全球數據中心電力需求將實現翻倍,配儲需求隨之爆發。不同于標準化的光儲產品,AIDC配儲具有時長定制化、成本差異化的特征,單項目議價空間更大。公司此前透露已建立AIDC事業部,目前正優先推進一次電源布局,二次電源按節奏有序跟進,并已同步接洽國內外主流云廠商,預計2026年實現小規模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