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秦燕玲
如何通過金融創新更好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是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上的一大討論熱點,與會嘉賓認為,要通過制度設計和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破解不同政務部門之間協調數據難的問題,從而更好為中小微企業的融資增信;而在支持民營企業進行科技創新方面,則需要讓政府部門本身更具耐心地優化營商環境,為耐心資本成長壯大提供土壤。
“隨著民營企業信用狀況綜合評價體系的建立完善,金融機構能夠為守法誠信的民營企業精準提供信用的融資支持,必將進一步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全國工商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羅來君指出。
一直以來,抵質押物欠缺是民營企業融資難的重要原因。針對這一問題,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通過創新使用政務數據、往來交易流水數據等,刻畫用戶畫像,從而實現融資增信。但在這個過程中,數據何處來以及數據如何用始終是金融服務進一步提質增效的重難點。
人民銀行江蘇省分行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江蘇省分局局長周誠君指出,這一思路對于數據的跨部門協調,以及數據采集、利用、清洗、加工,都有很高要求。因此,他認為,或許可以利用可信數據空間來解決這一問題。
周誠君指出,所謂可信數據空間,是以制度設計為基礎,以先進技術為支撐的新型數據協同基礎設施。目的在于構建一個權責清晰、安全可靠、高效可信的數據要素流通生產體系。依托隱私計算、區塊鏈、聯邦學習、多方安全計算等前沿技術,通過技術手段實現制度要求的剛性約束,確保數據在流通過程中始終處于受控狀態。
“比如在金融信貸場景中,銀行、稅務、電力等部門可在不暴露各自原始數據的前提下,協同完成對單個企業信用狀況的聯合評估,給出精準的風險評分模型和結果,會比較好地提升金融機構在提供融資過程當中的風控和服務效率;同時,借助區塊鏈技術的不可篡改、可追溯特性,可信數據空間能夠對數據的接入、授權使用、計算過程、結果輸出等全流程進行存證和審計,確保操作流程責任可究,進一步增強各方參與的信任基礎。”周誠君稱,這個模式在保障數據安全、維護商業秘密、保護個人信息權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釋放數據要素的潛在價值,實現安全性與可用性、合規性與效率性的有機統一。
“中國目前正處于產業升級換代、越來越多領域向頭部逼近的時期,其實需要大量能夠長期陪伴企業成長的機構或投資基金。”星際榮耀航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彭小波認為,發展耐心資本的關健是構建培育耐心的環境。讓不耐心的資本變耐心,讓有耐心的資本更耐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陳道富進一步強調,耐心資本之所以耐心,是因為投資者能看見價值,并且能發現投資領域內有價值實現所需的條件和環境,在這個過程中,政府部門要找準自身定位、具備耐心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并且做好激勵機制,從而幫助做好投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