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A股走高,指數大漲,滬指突破4000點,創業板指漲近3%,北證50漲逾8%。不過,市場整體呈現出“局部牛市”的特征,僅有2672只個股收漲。其中,電力設備、有色金屬等熱門賽道表現尤為亮眼。

受訪人士表示,目前政策面、經濟基本面、資金面和外部環境改善的可能性都對市場形成了較強的支撐。經過前期的盤整和消化,市場具備了一定的上行空間。他們建議投資者采取“啞鈴型”配置策略,兼顧科技成長股與紅利價值股。
局部熱
今日,滬指收漲0.7%報4026.33點,創業板指收漲2.93%報3324.27點,深證成指漲近2%。科創50、滬深300、上證50收漲,北證50更是大漲超8%。
市場交易活躍度顯著提升,今日成交額達到2.29萬億元,較昨日的2.17萬億元略有增長。杠桿資金熱度不減反增,滬深京兩融余額增至2.49萬億元。
銀行股領跌,通信設備、電源設備、英偉達概念、新型工業化、基本金屬等板塊領漲。

指數大漲,但個股分化明顯,市場呈現出“局部熱”的特征。截至收盤,共計2672只個股收漲,其中漲停股66只;2621只個股收跌,跌停股10只。
日成交額靠前的個股基本以科技股為主,且今日多數上漲。其中,陽光電源表現尤為突出,今日成交額高達264億元,股價漲幅超過15%;勝宏科技漲近4%,工業富聯漲幅超過9%。

電力設備板塊漲近5%,阿特斯“20cm”漲停,科力遠、華明裝備、四方股份、隆基綠能、華通線纜、通威股份等個股漲停。

有色金屬板塊也是今天市場的“靚仔”,南山鋁業、常鋁股份、中孚實業、中鎢高新漲停。

對于電力設備、有色金屬等熱門賽道受到資金青睞的原因,格上基金研究員畢夢姌向記者分析,出口高景氣托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添增量,電力設備板塊受青睞。有色金屬則受益于美聯儲降息預期與俄烏重建需求,銅、鋁等工業金屬既享“美元貶值紅利”,又具“基建需求彈性”。
多因素
滬指今日穩穩站上4000點這一重要關口,不僅提振了市場信心,也充分彰顯了市場強勁的上行動力。那么,A股持續走強的背后究竟有哪些關鍵因素呢?
“今日市場整體上漲,但資金并非均勻分布,而是顯著流向熱門賽道。”畢夢姌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政策面上,近期政策利好持續釋放。資金面上,市場迎來了大量增量資金。國際環境也呈現積極變化:美聯儲10月有望繼續降息,全球流動性保持寬松,同時中美談判也在積極推進中。
尚藝基金總經理王崢表示,今日A股全線走強,核心驅動力在于政策預期、風險偏好與資金面形成正向循環。首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了金融強國及資本市場的重要地位,這不僅讓市場對后續的經濟提振政策充滿期待,更使新質生產力相關賽道,如電力設備、電子等領域的發展前景備受矚目,其想象空間被充分打開。明確的政策定調,有力地增強了市場的信心。
其次,經濟邊際改善的信號與市場持續的賺錢效應,共同推動投資者情緒從謹慎轉向積極,資金從銀行等防御性板塊流向高彈性品種,風險偏好逐步修復。“在政策與宏觀前景尚待數據驗證的朦朧期,資金天然偏好具備長期確定性強、政策支持明確、業績彈性大等特征的熱門賽道。”王崢稱。
排排網財富公募產品經理朱潤康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今日A股市場表現強勁,主要受到“十五五”規劃政策預期的積極推動,科技等相關板塊預期向好。同時,前期中美經貿磋商取得階段性共識,有效緩解了外部不確定性帶來的擔憂情緒。此外,市場對美聯儲降息預期升溫,共同提振A股走勢。
朱潤康認為,資金集中流向科技等熱門賽道,主要源于該類板塊具備明確的政策支持、較高的產業景氣度、良好的業績預期以及活躍的交易流動性,例如人工智能、固態電池等細分領域漲幅顯著超越大盤。
強關注
“在布局方面,投資者可以選擇共同配置核心賽道和防御板塊。對于熱門賽道的選擇,應避免追高前期漲幅過大標的,而是關注細分領域機會。同時,配置高股息品種作為安全墊。”畢夢姌提醒稱,展望A股后市,有幾個關鍵因素值得投資者重點關注:
一是政策實施效果,這是影響市場走向的重要變量。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新一輪政策部署有望提振市場信心,但其具體效果仍需進一步觀察。
二是美聯儲貨幣政策動向,這對全球流動性具有重要影響。目前來看,美聯儲10月有望繼續降息,這將提升市場風險偏好,進而直接影響外資流向和A股市場表現。
三是增量資金入場節奏。當前市場面臨的核心矛盾是量能不足。在突破4000點時,并未出現預期中的情緒高漲,主力資金凈流入規模也較為有限。若后續有增量資金入場,或美聯儲降息落地推動北向資金加速流入,將為行情提供持續動力。
四是經濟復蘇強度。目前我國宏觀數據雖總體平穩,但缺乏強勁復蘇信號,實體經濟需求疲軟。后續需關注PMI(采購經理指數)、消費數據能否改善,這將決定周期股能否接棒成為新主線。
“從年內來看,利好因素略強于壓制因素,市場可能維持橫盤震蕩,尋機上行走勢。”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告訴記者,目前政策面、經濟基本面、資金面和外部環境改善的可能性,對市場形成較強支撐。不過,A股今年漲幅較大,市場存在一定的調整壓力;經濟回升不充分,存在不確定性;外部因素變化也有可能對市場形成意外沖擊。這些利空因素對市場有一定的壓制作用。
袁華明建議投資者保持謹慎心態,利用市場沖高的機會,適度增加流動性安全墊。等到市場方向相對明朗時,再尋機增加倉位配置。在布局方面,可以考慮基本面穩健、盈利確定性突出且政策支持明確的AI(人工智能)、半導體、新能源和國產替代方向的頭部企業。
巧配置
自4月8日起,A股市場持續走強,市場風格明顯偏向成長股,如今滬指已成功突破4000點。接下來A股將如何演繹?在獲利壓力之下,投資者又該如何進行持倉布局?
“在政策面的助力與外部環境的改善之下,經歷過去2個月的盤整與消化,市場已具備進一步上行的潛力,階段性機會值得把握。”中海外鉅融資產認為,二十屆四中全會和“十五五”規劃體現對發展的肯定與重視,增強了市場信心。同時,中美經貿關系釋放暖意,市場對周末的談判有一定樂觀預期。此外,美國通脹數據弱于預期,進一步增強了市場對本月美聯儲降息的預期。
朱潤康對后市維持樂觀判斷,其理由主要有三點:一是政策層面,監管層持續釋放呵護市場信號,中長期資金的“壓艙石”作用有望進一步凸顯。二是資金面上,內資配置熱情與外資流入意愿形成雙軌支撐,共同夯實市場基礎。三是市場情緒方面,滬指成功站上4000點整數關口,顯著增強投資者信心。在持倉布局上,建議采取“啞鈴型”配置策略,兼顧科技成長與紅利價值。可重點關注半導體國產替代、人工智能等科技方向,同時配置金融等高股息板塊,以此均衡結構來應對市場波動,避免盲目追漲殺跌。
“今年四季度,市場或在寬幅震蕩中實現上行。科技成長與傳統周期、消費板塊之間的輪動速度加快,這將對投資者的倉位調整和行業配置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格林基金基金經理鄭中華預計,10月政策窗口期的發力將補全需求端邏輯,推動指數向更高點位靠近,核心支撐源于兩大維度:一是四季度貨幣政策有望呈現內外寬松共振,流動性確定性增強;二是財政政策窗口期精準發力,補位內需短板。
在王崢看來,后續市場走勢的關鍵在于政策能否從預期走向實質落地,宏觀經濟數據能否持續驗證復蘇,以及外部需緊盯美債收益率動向。他認為,投資者可以優化持倉結構,爭取攻守兼備,對短期漲幅過大的熱門賽道進行精細化篩選,聚焦估值與業績匹配的龍頭,可適度兌現部分利潤。同時,增配估值處于低位的板塊作為組合穩定器,并關注周期性板塊的輪動機會。
天朗基金總經理陳建德繼續維持“結構性慢牛”的總體判斷,認為未來市場仍將呈現結構性牛市的特征。投資者若想在這樣的市場中獲得機會,就需要優先選擇景氣度較好的行業與個股,這與2007年、2015年全面牛市的特點有著明顯區別。
具體來看,結構性牛市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是目前的流動性雖然充裕,但并不泛濫。而目前上市公司的數量遠遠高于此前兩輪牛市的數量。二是不同行業的景氣度存在顯著差異。目前,部分行業景氣度較高,發展前景良好,而另一些行業則面臨激烈的競爭,景氣度相對較差。相比之下,在2007年和2015年,大部分行業的景氣度都不錯,企業盈利能力普遍較強,從而為全面牛市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企業盈利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