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暴增的指數基金產品正成為股票市場的核心引擎。
10月28日基金三季報披露完畢,數據顯示,指數基金產品規模已逼近8萬億元,成為驅動股票市場行情、資本市場增量活水、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在指數基金規模躍升過程中,頭部公募成為份額搶奪的大贏家,易方達、華夏基金成為僅有的兩家指數產品規模破萬億的公司。
業內人士認為,指數基金的快速發展不僅打破了明星基金經理依賴癥,也意味著公募基金的高質量發展迎來第二增長曲線,未來指數基金產品的開發和布局,也將更加細分化和場景化。
逼近8萬億元
10月28日,公募基金三季報披露完畢,全市場公募指數產品規模實現新突破,非貨幣ETF、ETF聯接基金及其它場外指數基金規模合計逼近8萬億元。具體來看,非貨幣ETF規模近5.5萬億元,ETF聯接基金規模達0.9萬億元,其他場外指數基金規模近1.6萬億元。
在被動投資這一關鍵賽道,大型公募基金布局最為積極,也成為指數基金規模狂飆中的主要受益者。最新數據顯示,在這輪搶占指數基金份額大戰中,頭部基金公司表現突出,指數產品規模增幅顯著,已有兩家管理人的公募指數產品規模超萬億元。其中,易方達基金以約1.11萬億元規模領跑,華夏基金緊隨其后,規模約1.08萬億元,華泰柏瑞基金相關規模達0.6萬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創新藥、科技等熱門賽道的行情驅動,成為驅動公募第二增長曲線的關鍵。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今年來,公募基金布局在創新藥、科技領域的指數基金產品,紛紛迎來大豐收,甚至出現次新基金產品年內募集時表現平淡,卻在幾個月后出現規模暴增的現象。
例如,易方達基金今年3月中旬推出易方達恒生港股通創新藥ETF,該產品在當時募集結束后,最終募資僅有約2.86億元,令市場意想不到的是,僅僅6個月后,這只產品就成為投資者眼中的寵兒,大量資金在三季度踴躍申購。該基金第三季度報告顯示,截至9月末,易方達恒生港股通創新藥ETF的資金規模已突破30億元。類似的情況并不少見,6月底,華寶基金旗下的華寶恒生創新藥精選指數基金產品募集成立,當時資金規模約4.34億元,但僅僅過了3個月,這只指數基金的規模就躍升到18.3億元。
“從今年上半年募集資金不足3億元,到9月末規模突破30億元,這反映出投資者已經意識到指數基金產品成為抓機會的便利工具。”華南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認為,今年的指數基金產品規模暴增的背后,主要體現出指數基金對賽道化行情的高度有效性,賽道化行情在市場格局中的主導特征,極大地增強了指數基金產品的吸引力。
擺脫明星依賴
指數基金的快速發展,也意味著頭部公募未來的發展將更加淡化明星基金經理的個人作用,強調平臺能力對資產規模的賦能作用。
華南地區一位大型公募人士告訴券商中國記者,中小公募基于生存挑戰大等因素,對明星基金經理通過個人能力拉動基金公司規模增長具有一定的依賴,甚至過去幾年,部分中小公募也通過這種明星基金的策略極大地改善了生存能力,但對于規模萬億級的頭部基金公司而言,資產規模依賴于明星基金經理的個人潛能,將極大地壓縮大型公募業務發展的想象力,也增加了因基金經理個人職業取舍導致規模變動的風險。
“指數基金成為頭部品牌重點發展的領域,正是因為頭部公募的規模越來越大,淡化明星基金經理個人對規模增長的影響,就成為一個關鍵需求。”上述基金公司人士強調,明星基金經理的使用成本較高,且明星基金經理的投研背景具有行業屬性,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并非萬能,隨著市場賽道日漸細分化,定制化需求以及賽道化需求使得指數基金產品更具競爭力。
指數基金未來將更加場景化
業內人士認為,市場需求是指數基金規模快速發展的核心因素,指數基金作為被動投資工具,具有費用低、透明度高和風險分散的特點。與主動管理基金相比,指數基金的費率更低,通常通過跟蹤指數實現穩定回報,避免了基金經理主觀決策的風險。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轉向指數基金,主要因為其業績透明且長期表現優于許多主動基金。相關數據也顯示,投資者選擇指數基金的關鍵原因在于“指數成份公開透明”, 在中國市場,隨著散戶投資者增多,這種“普惠”屬性尤為突出。
與此同時,海外市場也為公募布局指數基金提供了經驗,截至2019年末,美國的指數基金規模達8.4萬億美元,占非貨幣公募基金規模的38%。在美國、加拿大、歐洲等成熟市場,過去十年,大部分主動基金跑不贏指數,這是市場進入成熟有效的一個自然現象。
易方達基金相關人士在一次論壇中也曾強調,隨著市場有效性的逐步抬升,主動投資者競爭越來越激烈,錯誤定價越來越少,中國也會慢慢走向這一步,主動基金可能和指數基金平分秋色、各有所長,這為頭部公募布局指數產品提供了邏輯和依據。
南方基金副總經理侯利鵬也表示,財富管理市場正處在“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深耕”的轉型關鍵期,以ETF為代表的長期資金正為股票市場持續注入活水。“南方基金將圍繞券商不同客群(機構、零售、年輕投資者等)的需求,持續優化指數基金、ETF產品布局。”
排版:汪云鵬
校對:劉榕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