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湖北召開推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新聞發布會。證券時報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2024年湖北省人工智能產業規模1107億元,近五年復合增長率接近40%。今年1—9月產業規模超1100億元,同比增長近30%,居中部前列,預計全年將突破1500億元。
湖北省經信廳廳長朱萬奎介紹,湖北實施“引強、育優、扶小、孵新”全鏈條培育計劃,成功引進杉數科技、斑馬智行、紫東太初等12家頭部企業落戶。截至目前,全省人工智能企業1215家,較去年全年增長49%。其中上市企業4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0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364家。武漢市9家企業入選2025福布斯中國人工智能科技企業TOP50。
在運用創業投資基金和產業投資基金支持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方面,湖北省屬唯一以發展產業為使命的國有企業長江產業集團,已經在人工智能相關領域設立了10余只投資基金,累計投資模態躍遷、慧觀生物、武粵光電等優質項目超過80余項次,投資金額超110億元。
長江產業集團總會計師陳勇在發布會上透露,目前正在聯合行業頭部企業,共同籌建新一輪總規模20億元的“長江人工智能基金”,重點聚焦智能硬件、算力基礎設施、“AI+”行業應用等核心賽道,精準賦能掌握硬核技術、具備創新商業模式與廣闊市場前景的優質科創企業。
與此同時,長江產業集團發揮長江存儲、長飛先進等基金被投企業優勢,并依托集團旗下萬潤科技、臺基股份等上市企業,面向國產存儲器、IGBT等功率半導體器件、數據中心綠色熱管理這些關鍵領域,加速培育一批具備技術領先性和場景適配性的創新產品與解決方案,為全省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提供“硬核”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人才是人工智能發展的核心。湖北實施“十百千萬”戰略人才行動,積極打造人工智能人才集聚地,目前已匯聚21位人工智能相關領域院士,每年培養相關專業人才超過5000人。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34所在漢高校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或學院,加強高層次人才培養。
湖北還推行“科技副總”機制,從高校選派專家服務企業,累計選派1476名科技副總,促成科技成果轉化2789項,達成項目合作2763個。
湖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張文兵表示,下一步湖北將聚焦關鍵技術、要素支撐、企業創新、應用場景和協同生態等重點方向,進一步培育壯大智能經濟,加快打造全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