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房地產市場逐漸回歸理性,購房者更重視住房的居住屬性,“好房子”的建設也在加速,房企也應該抓住機會開辟新賽道。
“回想10年前,很多人買房的時候連看都不用看。”在深圳從事新房銷售超過15年的陳經理是一名資深房產銷售經理,他說:“那個時候市場變動太大,多數購房者也不夠明智。現在,購房者變得理性,咨詢的問題都變了。”
他向記者舉例,“好房子”的建設順勢加快。以前,客戶前來咨詢最多也就問每平方米多少錢?現在,客戶會問樓板隔音效果好嗎?小區物業管理品質如何?項目配套齊全嗎?“客戶覺得‘好房子’有了標準,我們推銷起來更有說服力。”
記者走訪深圳市場也發現,一些品牌房企一直保持較好的“產品力”,公司的項目即便在進入市場后變成二手房,也能成為片區內的“價格之最”。即便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這些保持較好“產品力的房企所推出的”項目位置不在重點區域,但仍能取得不錯的銷售成績。
對此,陳經理很有感觸,“現在,住房的金融屬性已經逐漸褪去,未來‘產品力’的比拼將是房企獲得購房者青睞的重要法寶。”
近日,中指研究院發布《2025“好房子”需求調查報告》,回收了1.4萬份有效樣本,覆蓋全國多座城市不同人群,其結果清晰呈現出當前居民居住需求的核心轉向。整體來看,居民居住需求已從“滿足基礎空間”轉向“追求品質適配”,超六成人群首選90至140平方米改善型面積段,對空間靈活性、社區配套、裝修品質及智慧服務的要求也顯著提升。
不過,也有房企營銷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好房子”的標準的確抬高了建設成本。而且,現在房企推出的新房,與各地推出的“好房子”標準其實還是有一定的距離,房企也會謹慎地去做平衡。
無論如何,“好房子”是購房者樂意看到的結果,也為房企開辟了產業轉型發展的新賽道。房企應緊抓用戶真實需求,做好精準定位,針對不同客群需求特征細化產品線。同時,運用人工智能(AI)等技術提高開發效率。此外,“好房子”需要“好物業”來維護,開發與物業應該更好的聯動起來,只有這樣的“好產品”才能更好的穿越市場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