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存儲芯片板塊震蕩走高,時空科技漲停走出6連板,同有科技漲超7%,德福科技、云漢芯城、西安奕材、佰維存儲等紛紛上揚。

近期,存儲產品價格呈現出驚人的上漲態勢。從現貨市場數據來看,在10月13日至18日期間,DRAM方面,DDR5 16G、DDR4 16G均價相較上周分別上漲20.59%、11.11%,相較上月漲幅更是高達58.73%、43%。DDR全稱為Double Data Rate(雙倍數據速率),是內存條(即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DRAM)的核心技術標準,也是衡量內存性能的關鍵指標之一。
據海報新聞報道,在浙江杭州,內存條近一個月價格翻了一番。有商戶表示,原來200多元的內存條現在漲到400多元,原來1000多元的則漲到近2000元。
社交媒體上不少網友紛紛曬出自己所囤的內存條,慶幸提前組裝了電腦,“真沒想到內存條如今成了‘電子茅臺’,漲得比黃金還快。”
TrendForce集邦咨詢數據顯示,2025年第三季度,DRAM價格較去年同期大幅上漲171.8%。若以今日國際現貨黃金價格3956美元計,較去年低位時的1890美元也只漲了不到110%。
內存條價格的上漲主要源于其核心功能單元存儲芯片漲價。存儲芯片是一種用于存儲數字信息的半導體器件,能夠將計算機、手機、物聯網設備等電子系統中的數據進行“寫入”“保存”和“讀取”,相當于電子系統的“記憶單元”。
存儲芯片具體可分為兩類:一是數據持久化存儲(如NAND閃存,斷電后數據不丟失),二是實時數據暫存(如DRAM,需持續供電,讀寫速度快);其中,基于DRAM技術的高端品類HBM(高帶寬內存),可滿足AI計算、服務器等場景中“海量數據實時流轉”的需求。
在供應鏈端,當前全球存儲芯片行業正面臨著復雜局面。隨著AI產業需求爆發,AI模型訓練和大數據處理需要海量高帶寬、低延遲的內存支撐,單臺AI服務器對DRAM的需求是普通服務器的8倍。像OpenAI等企業提出的每月90萬片晶圓訂單,相當于消耗了當前全球DRAM月產能的53%,極大地拉動了服務器內存需求。
此外,全球三大存儲巨頭三星、海力士和美光將大量晶圓產能轉向HBM和DDR5生產,這直接擠壓了DDR4的產能空間,使得DDR4產量減少,市場上供不應求。
為應對漲價,早在年初就有不少經銷商開始大量囤貨鎖價。在華強北等電子集散地,自二季度開始出現經銷商大規模掃貨現象,導致民用市場的現貨流通量減少,進一步加劇了價格上漲。
TrendForce集邦咨詢7月發布的報告顯示,由于三大廠轉移產能,并宣布個人電腦、服務器用DDR4及手機用LPDDR4X進入產品生命周期末期,引發了市場對上一代產品積極備貨,再加上正值存儲行業旺季,現貨市場供不應求。2025年第三季度DRAM合約價上漲10%至15%,第三季漲價幅度達到40%至45%。
國泰君安證券也在10月發布的研報中指出,存儲行業已進入新一輪上行周期,服務器需求回暖疊加AI服務器放量,是本輪漲價的核心驅動力。報告特別強調,隨著大模型訓練和推理對內存容量的需求激增,HBM和DDR5內存的緊缺將進一步傳導至整個存儲產業鏈。
此前小米發布紅米K90手機時,創始人雷軍便將不同版本間價差過大歸因于存儲成本上漲。而小米集團合伙人、總裁盧偉冰則稱,“我們無法改變全球供應鏈的走勢,存儲成本上漲也遠高于預期,且會持續加劇。”
面對這樣的市場環境,國內存儲廠商也在積極應對。一些模組廠通過提前囤貨,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供應壓力,部分企業還加強與國產晶圓廠合作,以保障供應鏈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