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公募基金三季報陸續披露,一批業績表現亮眼的“翻倍基”最新持倉和投資策略開始浮出水面。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10月28日,全市場今年以來凈值增長率超過100%的基金產品已達60只,其中永贏科技智選A以223.81%的凈值增長率暫居榜首,中歐數字經濟A、紅土創新新興產業等產品凈值增長率也超過140%。
從已披露的三季報來看,這些績優基金多聚焦于科技創新領域,并在人工智能、半導體、云計算等細分方向上保持了較高的配置集中度。多位基金經理在三季報中表示,全球人工智能產業正進入商業化加速階段,他們持續看好科技成長板塊的中長期投資機會。
作為今年以來表現最為突出的產品,永贏科技智選基金在第三季度繼續保持對光通信(CPO)、印刷電路板(PCB)等云計算產業鏈的高倉位布局。該產品基金經理任桀分析稱:“最近幾個月,AI(人工智能)模型的價值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全球旗艦模型正在通過不降價、限流、降規等方式進行實質性‘提價’,甚至可能調整商業模式,而Token(令牌)數量保持100%的季度環比增長,算力投入保持10%—20%的季度環比增長,這意味著AI模型的價值模型明顯優化。”
具體來看,永贏科技智選基金前十大重倉股全部集中于通信和電子行業,包括新易盛、中際旭創、天孚通信等光模塊龍頭,以及深南電路、滬電股份等電子企業,顯示對算力產業鏈堅定看好的判斷。
除聚焦A股科技主線的產品外,部分基金通過差異化策略獲取超額收益。如匯添富香港優勢精選A作為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基金,重點配置港股市場。截至10月28日,該產品年內凈值增長率達123.37%,在“翻倍基”中表現突出。
從投資類型看,業績領先的產品多屬于偏股混合型基金和靈活配置型基金,顯示主動管理在捕捉結構性機會中的優勢。其中,紅土創新新興產業、交銀優擇回報A等靈活配置型產品,通過靈活的倉位調整,在保持高收益的同時也展現出較好的風險控制能力。
對于后市,基金經理們普遍認為科技成長板塊仍具備投資機會。任桀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模型和算力架構的深度匹配,計算、通信、存儲的配置方案變得豐富,將帶來更多產業鏈機會。而對于CPO和PCB行業,2027年有望成為新技術交匯的大年,CPO、OCS(光學電路交換)、Scale-up(縱向擴展)的光方案等技術有望進入落地期。
中歐數字經濟A的亮眼業績表現同樣源于對AI產業鏈的深度布局。該產品基金經理馮爐丹在三季報中表示,基金持續聚焦AI基礎設施、智能機器人與智能駕駛、AI應用、端側AI及國產AI產業鏈等五大核心投資方向,并維持較高倉位運作。
隨著三季報的持續披露,這些“翻倍基”的最新調倉路徑與后市策略將更加清晰。華北地區某公募機構工作人員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盡管部分板塊估值已不便宜,但在產業趨勢明確的背景下,科技成長板塊仍可能是四季度獲取超額收益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