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權益類基金發行持續火熱。眾多新發基金在發行首日便迅速售罄,尤其是多只績優基金經理掌舵的新產品以及科技主題基金更易躋身“日光基”行列。
業內人士認為,“日光基”頻現是市場信心與產品競爭力共同作用的結果,而科技主題基金之所以能脫穎而出,既源于半導體、人工智能等行業的高景氣度,也得益于基金經理對產業趨勢的精準把握,這一趨勢在公募基金第三季度報告中進一步得到印證,多位基金經理明確表示,將持續布局科技賽道。
年內“日光基”頻現
近日,中歐基金公告稱,決定提前結束旗下中歐價值領航混合的募集。該基金首次募集規模不高于20億元,僅用一天時間便達到了募集上限,凈認購金額高達19.7億元,成為年內又一只引人注目的“日光基”。
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10月28日,年內有75只權益類基金(統計全部份額)的銷售實現“日光”,平均發行規模為2.21億元,其中招商均衡優選混合A、建信上證科創板綜合ETF、中歐恒生消費指數發起(QDII)C等6只基金發行規模均不低于10億元。
陜西巨豐投資資訊有限責任公司高級投資顧問陳宇恒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些基金之所以能夠迅速售罄,一方面得益于市場對權益類資產的長期看好,另一方面也與基金經理的出色業績表現和品牌影響力密切相關。”
另據統計,截至10月28日,今年以來已有314只權益類基金選擇提前結束募集。這部分產品中,科技類主題基金的表現尤為突出,有95只年內次新基金(以成立日期在年內為準)的凈值增長率超50%。凈值增長率居前的產品有華夏中證5G通信主題ETF聯接D、中歐信息科技混合發起A、南方創業板人工智能ETF、景順長城新興產業混合A、永贏銳見進取混合A等。
業內看好科技前景
透過陸續披露的基金三季報,基金經理普遍表達了對科技投資前景的信心。他們認為,盡管市場近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波動,但科技行業的長期發展趨勢依然向好。半導體、算力、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和新能源等領域,將繼續保持高景氣度,為投資者提供豐富的投資機會。
同時,部分基金經理也強調了順周期品種的投資價值。他們認為,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疊加消費和科技方向的投資機會備受關注。這些品種不僅具有科技行業的成長性,還受益于消費市場的穩定增長,因此具有較高的投資潛力。
中歐信息科技混合發起基金經理杜厚良在三季報中表示,后續短期會重點關注將集中在大模型應用、AI端側、海外算力需求溢出的存儲等方向。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科技主題基金在年內權益類基金中的領先地位已經得到了市場的廣泛認可。投資者在配置資產時,可關注科技行業的長期發展趨勢和基金經理的投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