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證監會公眾公司監管司一級巡視員商慶軍在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表示,要完善北交所發行上市機制,用好第四套未盈利企業上市標準,優化創新屬性披露要求;充分發揮新三板“苗圃”作用,優化準入制度、完善分層安排、激發市場活力,提升掛牌公司質量。進一步強化北交所與新三板“層層遞進、上下聯動、頭部反哺、底層助推”的發展格局,促進新三板與區域性股權市場的互聯互通。
賦能科技創新,北交所量質齊升
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一環,北交所設立以來始終錨定“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定位。商慶軍介紹,北交所不斷夯實發展基礎、優化制度機制、提升服務功能、培育健康生態,市場發展呈現出良好態勢,在賦能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總體來看,創新主體集聚效應凸顯,創新投入持續加碼。商慶軍表示,北交所280家上市公司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企業超過八成,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占比53%。上市公司平均研發強度為4.5%,較規上企業平均水平高2.86個百分點。
“投融資生態優化,市場活力顯著提升。”商慶軍表示,北交所上市公司經營發展情況整體良好,今年上半年超八成企業實現盈利,凈利潤中位數約1500萬元。上市公司積極回報投資者,累計現金分紅約50億元,13家公司實施股份回購,投資者獲得感顯著提升。與之相對應的是市場各方參與熱情明顯高漲,合格投資者較2024年初增長40%。今年上半年北交所日均成交近300億元,市場活力、吸引力日益增強,生態持續向好。
這與政策的支持推動密不可分,近年來,北交所制度機制不斷完善,全周期服務能力穩步提升。
商慶軍表示,結合市場發展需要,北交所推出北證專精特新指數,加強對ETF等創新產品的研究儲備,順利完成全市場證券代碼切換工作。積極優化再融資安排,引導企業用好定向發行可轉債等融資品種。完善覆蓋“掛牌—調層—上市”全周期的培育服務體系和監管安排,嚴防財務造假,提升上市公司質量。落實“并購六條”精神,助推產業整合與戰略升級。
四方面推進北交所和新三板改革
商慶軍表示,新形勢下,為更好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的重要功能,進一步提升北交所、新三板對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服務能力,證監會將著力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綜合優勢,堅持定位差異化和功能協同化。作為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陣地”,北交所和新三板需要持續深入研究此類企業的特點、發展規律和資本市場需求,不斷提升制度機制和產品服務的適配性。
一方面,完善北交所發行上市機制,用好第四套未盈利企業上市標準,優化創新屬性披露要求,既有力支持前沿領域科技創新,突破“卡脖子”難題,又有效服務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助力“補鏈穩鏈強鏈”。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新三板“苗圃”作用,優化準入制度、完善分層安排、激發市場活力,突出培育、規范、服務功能,提升掛牌公司質量。與此同時,要繼續深化多層次市場間的協同,加強制度型對接,進一步強化北交所與新三板“層層遞進、上下聯動、頭部反哺、底層助推”的發展格局,促進新三板與區域性股權市場的互聯互通,為以“專精特新”為代表的創新型中小企業提供便捷、無縫的“接力式”資本市場服務。
二是重視市場動態平衡,培育壯大耐心資本。要把提高上市公司投資價值擺在重要位置,堅持北交所發行上市常態化,完善“全鏈條”發行監管安排,壓實各環節把關責任。研究優化新股發行制度,穩步擴大做市商隊伍,為市場提供更多參與機會和投資便利。同時,積極引導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推動更多地方設立專項基金參與市場建設,壯大專業投資者群體。聚焦私募基金“募投管退”各環節卡點堵點,精準發力、暢通循環,吸引更多堅持“長期主義”的耐心資本投向創新型中小企業。
三是優化上市公司監管安排,以高質效監管促高質量發展。北交所正處于“打基礎、立規矩、樹風氣”的關鍵階段,要把強監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規范、創新、回報、追責”四個關鍵點,著力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抓“規范”方面,進一步強化信息披露監管力度,督促上市公司提升內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有效性,夯實規范發展基礎。助“創新”方面,引導上市公司聚焦主業,加大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力度,支持開展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計劃,激發企業和人才的創新活力,提升市場競爭力。增“回報”方面,督促上市公司“關鍵少數”樹立公眾意識和回報意識,提升募集資金使用效率,通過多種方式積極與股東分享發展成果,提振投資者信心。嚴“追責”方面,落實監管“長牙帶刺”要求,堅持底線思維,嚴厲打擊欺詐發行、財務造假、資金占用等違法違規行為,持續凈化市場環境,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四是強化各方協同聯動,凝聚支持創新的系統合力。證監會將積極加強與工信、發改、財政、科技以及各行業主管部門的監管協同,建好用好跨部委協作機制,共同促進創新資本形成,精準支持符合國家戰略需要、代表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的優質中小企業。繼續做好央地協同,促進創新企業信息共享,形成政策引導與產業需求的精準對接,支持區域創新發展。深化資本市場高質量開放,加強與境外監管機構、經營主體的交流,推動北交所與包括“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交易所在內的各類境外機構積極開展務實合作,提升國際化水平。
排版:王璐璐
校對:楊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