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券時報記者 王明弘
今年公募基金新發市場呈現出一派火熱景象,新發基金不僅在數量上保持高位,更引人注目的是,認購天數僅1天的“日光基”頻繁出現,成為市場的一大亮點。以基金成立日為統計口徑,截至2025年10月25日,有88只基金在發行首日便售罄,反映出資金對公募產品的熱烈追捧。
近日,華泰柏瑞盈泰穩健3個月持有FOF因發行規模超50億元,首日即宣布提前結募。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除該產品外,今年以來已有12只FOF基金發行規模突破10億元,多只產品募集期不足10天。其中,東方紅盈豐穩健配置6個月持有FOF和富國盈和臻選3個月持有FOF分別募集65.73億元和60.01億元,表現尤為突出。此外,8月發行的摩根盈元穩健三個月持有FOF同樣實現一日售罄。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認購天數僅為1天的“日光基”數量顯著增多,并且募集規模非??捎^,被動指數型債券基金是絕對主力。特別是追蹤上證AAA科創債、中證AAA科技創新公司債等指數的ETF產品,幾乎呈現全面開花之勢,多家基金公司旗下同類產品均一日售罄,且發行規模大多集中在30億元左右,顯示出投資者對高信用等級科創主題債券資產的旺盛需求,以及對利率環境及穩健收益的明確偏好。例如,富國中證AAA科技創新公司債ETF發行規模為30億元、興業中證AAA科技創新公司債ETF發行規模為近30億元等,均僅用1天時間完成發行。
此外,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也成為“日光基”中備受矚目的一類產品。涵蓋物流倉儲、數據中心、租賃住房、清潔能源等多類底層資產的REITs,獲得市場踴躍認購,多只產品一日售罄,顯示出投資者對具備穩定分派收益特性資產的配置需求。代表性產品如南方順豐物流REIT、中金唯品會奧萊REIT等,均在首發當日吸引大量資金,發行規模均達到10億元級別,認購期僅一天,成為名副其實的“爆款”。
盡管穩健型產品占主導,但權益新發市場也不乏亮點。例如,招商均衡優選A作為一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取得了近50億元的發行規模并成為“日光基”,在一定程度上預示著部分投資者對權益市場的信心恢復。此外,近期亦有多只主動權益類產品提前結束募集。10月16日,由知名基金經理藍小康管理的中歐價值領航基金首發當日售罄,并于次日停止認購。10月11日,鵬華制造升級基金在發行兩日內吸引超20億元資金,最終確認比例約57%,該產品由閆思倩擔任基金經理。
同時,投向港股、恒生科技等市場的QDII基金,以及機器人、科創板等主題的指數基金亦出現“日光”案例,表明市場風險偏好呈現多元化格局,投資者在追求穩健之余,也開始積極布局潛在的投資機會。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日光基”頻現主要受益于2025年宏觀經濟企穩向好以及A股市場持續創出新高,投資者風險偏好明顯提升。同時,基金公司推出的產品更加精準契合市場需求,如科技創新債ETF、REITs等創新品種,為投資者提供了多元配置工具。數據顯示,今年新發基金中,被動指數型產品占比居高,反映了指數化投資趨勢的深化。業內預計,未來公募基金新發市場活躍態勢有望延續,隨著市場持續回暖,“日光基”或將成為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