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廣州正值展會旺季,第138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簡稱“廣交會”)外商云集。比利時家居用品采購商湯姆斯(Benedicte Toumpsin)背著背包,為采購而奔忙。這位金發碧眼的歐洲買家,10月22日晚在“2025 全球生意大會”上打開手機,向第一財經記者展示了她密密麻麻的行程表。
“我10月15日到廣州,跑廣交會第一期。接著到香港參加禮品展,22日回廣州,23-27日看廣交會第二期。在廣交會第二期與第三期之間,我要迅速地去一趟東京,之后回來看廣交會第三期。我計劃11月6日才離開廣州?!彼f。
湯姆斯說,她至少已參加了六七次廣交會。十年前她就曾和當時在歐洲還沒名氣的海信合作,如今看著海信靠技術站穩腳跟,她更堅定了對中國供應鏈的信心。眼下,新興國家制造業崛起,國際貿易環境也有波動,可這位有超十年采購經驗的 “老買家”,卻依然把大部分訂單放在中國。中國供應鏈究竟有何魅力,讓她如此執著?
“我要采購各類產品用于大規模分銷,涉及多個行業(食品、建筑),例如紡織、電子、家用電器等。”湯姆斯向記者說,中國供應鏈的優勢在于,“中國企業樂于接受定制服務,努力讓自己適應客戶的需求。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供應商的選擇也多得多”。
她的客戶包括Super U、家樂福、勒克萊爾等歐洲連鎖超市。在這些超市客戶看來,湯姆斯說,“產品的價格、質量非常重要”。所以她為了對比更多的不同商品和供應鏈,要在三期廣交會的間隙,去香港禮品及玩具展(MEGA SHOW)、東京出差。
為了方便像湯姆斯這樣的國際買家、促進香港展會與廣交會之間聯動,有平臺把一批MEGA SHOW的買家從香港接送到廣州,并舉辦“2025全球生意大會”,便于國際買家銜接本屆廣交會二期采購,以及與更多中國供應商對接。
湯姆斯一年要在中國采購超過100萬美元的商品。她告訴記者,與往年相比,她今年更傾向于做大批量、小批次的采購,因為她意識到消費者喜歡多種選擇,所以今年采購她不會一個集裝箱的貨(服裝等)只訂一種顏色。
此外,超市需要多樣化產品,而且AI時代正在來臨,所以她今年還會尋找一些相關的電子產品以及美容方面的產品。比如,用于美容護理和頭發護理的小型電器。她說,擁有CE認證的產品在歐洲市場非常受歡迎,高價值產品的進口量在不斷增加。
廣交會吸引她的是,她可以在展會上碰到許多連續多年參展的工廠,這些供應商從展會得到訂單結果后,下一年又會來參展。她有時會同步去參加一些小型展會,去物色一些有好產品的小型工廠。湯姆斯認為,相比大型工廠要求提前三個月下訂單,小型工廠更珍惜訂單。有時候,她的客戶會提出要求,然后她需要供應商馬上發貨。
近年,越南等新興國家也在發展電子、紡織等制造業。談及中國供應鏈與這些新興國家供應鏈的差別,湯姆斯表示,她有集裝箱,要在運輸價格、物流成本上控制得更好,因為中國能制造各種各樣的東西,尤其擅長電子、家居等產品。所以,她目前沒有做越南業務,“不能做太多國家的業務,否則會在物流上賠錢”。
中國的產業帶和交通便利吸引著湯姆斯。她告訴記者,當她決定去中國某個城市,她能夠看見某個行業上百家同類產品的工廠,比如廣州的紡織業。如果去深圳,則可以看其他特色產業。同樣重要的是,她來中國很方便,廣州、香港都交通便利。
湯姆斯認為,中國產品能否被替代,完全取決于技術。她舉例說,她十年前曾與海信合作,那時歐洲市場還沒人認識海信。海信不斷提升技術,目前在歐洲家電市場表現良好。“我喜歡中國的心態是不斷改進、變得更好、撕掉廉價產品的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