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豆粕期貨價格持續下跌,主力2601合約周三盤中一度下探至2852元/噸,較8月中旬的高點回落10%。不過,昨日2601合約明顯反彈,截至收盤上漲2.3%。
消息面上,10月23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中美經貿磋商有關問題答記者問。
有記者問:近日,何立峰副總理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和貿易代表格里爾進行視頻通話,雙方同意盡快舉行新一輪中美經貿磋商,請問商務部是否有進一步消息?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經中美雙方商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將于10月24日至27日率團赴馬來西亞與美方舉行經貿磋商。雙方將按照今年以來兩國元首歷次通話重要共識,就中美經貿關系中的重要問題進行磋商。
有機構認為,市場對中美貿易會談的預期較為樂觀。
新湖期貨農產品分析師劉英杰表示,豆粕期貨價格走勢與美豆背離。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對美豆影響有限,內盤豆粕期貨缺乏利多支撐。美國政府“停擺”導致USDA數據發布中斷,美豆無法形成趨勢性行情。
“從估值看,豆粕2601合約已跌破國內大豆進口成本線。”中州期貨農產品分析師吳曉杰告訴期貨日報記者,本產季巴西大豆大量涌入中國,前三季度進口量為8619萬噸,同比增長5%;5—9月進口規模同比激增15%,推動同期油廠壓榨量增長13%。盡管養殖端需求有支撐,表觀消費量同比上升9%,但在供應大幅增長的情況下,豆粕庫存仍然處于高位。
正信期貨油脂油料分析師陳強表示,市場的現實壓力還體現在美豆難以進入我國市場,形成“堰塞湖”效應,拖累美豆價格。海關數據顯示,9月我國大豆進口量為1287萬噸,同比增長13.18%;1—9月累計進口8618萬噸,創歷史同期新高。截至10月17日,樣本油廠大豆庫存為768.7萬噸,同比增加27.49%;豆粕庫存在國慶假期后雖然有所回落,但仍有97.62萬噸,同比增加4.16%。高庫存壓制豆粕現貨價格。
據吳曉杰介紹,四季度國內進口大豆到港量預計逐月下降,10—12月總到港量約2460萬噸,低于同期壓榨預估量(2700萬噸),國內大豆市場或進入去庫階段。截至10月中旬,12月船期采購僅完成約10%,明年1月船期采購尚未啟動。同時,巴西大豆近月船期盤面毛利深度虧損,截至10月17日約為-200元/噸。榨利修復需求或支撐豆粕價格。
從預期角度來看,陳強認為,市場對明年一季度供應缺口的擔憂減弱。一方面,阿根廷的臨時免稅政策使中國采購約300萬噸大豆,部分彌補供應缺口;另一方面,市場關注新一輪中美經貿磋商。此外,新季南美大豆豐產預期仍在,巴西大豆播種進度快于去年,遠期供應壓力增加。
展望后市,吳曉杰認為,國內豆粕價格走勢偏弱,但不宜過分看空。四季度買船進度偏慢,明年一季度進口大豆供應有限,后期市場供應可能偏緊。
在劉英杰看來,雖然阿根廷免稅政策執行時間較短,但改變了盤面節奏,短期內豆粕期貨價格繼續下跌的概率較大,市場仍缺乏明顯利多。后市利多因素或來自國內遠期大豆進口成本上升。如果豆粕期貨價格跌至較低位置,同時南美出現天氣擾動,中線存在做多的機會。
陳強認為,短期豆粕市場“弱現實”難改,但未來幾個關鍵變量值得關注:一是中美經貿磋商的進展。二是USDA報告恢復發布后,9月報告中53.5蒲式耳/英畝的單產數據可能下調,或引發美豆減產炒作。三是拉尼娜現象尚未結束。美國氣候預測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拉尼娜現象可能持續至明年2月,南美大豆關鍵生長期或面臨干旱威脅,存在減產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