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發聲。
2025香港交易所中國機遇論壇10月22日在上海舉行。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陳翊庭在致辭時表示,今年以來,海外投資者參與新股認購的熱情明顯上漲。近期,來自歐美、中東和新興市場的國際長線資金積極參與科創企業的新股發行,反映出國際市場對中國科技創新的高度關注與信心。外資回流的背后,反映出全球資產配置邏輯正在發生深刻轉變。
陳翊庭表示,互聯互通優化措施的籌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目前,香港交易所正與滬深交易所就滬深港通納入REITs、引入大宗交易機制以及人民幣柜臺納入港股通等項目進行緊密合作,希望可以盡快落實,為境內外投資者提供更多便利和投資選擇。
香港位居全球IPO市場首位
香港資本市場在2025年顯著回暖。數據顯示,香港交易所新股發行規模大幅增長,截至9月底的IPO融資總額達1829億港元,較2024年同期增長超過兩倍。目前,新股市場的強勁勢頭仍在持續,上市科正在處理的公開上市申請近300宗。今年香港IPO融資額居全球第一。
與此同時,企業上市后的再融資發行活動也呈現強勁增長態勢。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香港資本市場再融資總額高達4561億港元。
陳翊庭表示,自去年9月以來,在國內各項經濟政策和科技創新成果的推動下,中國投資機遇再次贏得了全球投資者的關注。香港市場也在利好氛圍中表現強勁,香港證券市場、衍生品市場以及滬深港通的成交量均創半年新高,新股市場的融資額重回全球交易所榜首,彰顯了香港市場的活力與韌性。
“伴隨國家多方面的政策支持,關稅影響下全球投資者去美元化并尋求多元資產配置,到Deepseek引領的科技浪潮,以及香港持續優化上市機制和市場微結構,港股市場在今年回暖反彈。”陳翊庭說。
除了國際投資人日益活躍于香港IPO市場外,另一大現象是“A+H”上市模式表現亮眼。陳翊庭表示,去年10月推出的新上市申請審批流程時間表的優化,加快了合資格A股公司在香港上市的進程。今年“A+H”上市企業表現突出,占前9個月新股總融資額的接近一半,充分體現出內地與香港市場聯動的強勁勢頭。
“我們近年來推出的上市政策改革,釋放了香港資本市場的活力,吸引了大量優質企業、特別是科技企業赴港上市融資,也使港股市場結構不斷優化。”陳翊庭說,今年5月推出的“科企專線”,助力特專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更有效率地籌備來港上市,目前提交了上市申請的企業中有接近一半來自科技企業。
一、二級市場齊頭并進
香港二級市場表現同樣強勁。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香港證券市場日均成交額達到2564億港元,同比上升126%。衍生產品市場平均每日成交合約168萬張,同比上升11%。
在過去11年間,互聯互通機制持續優化升級,碩果累累。例如,ETF擴容已順利實施。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南向及北向交易分別有17只及273只ETF納入。前9個月南向ETF的日均成交額達到42億港元,北向ETF的日均成交額達人民幣32億元。
陳翊庭表示,上半年滬深股通和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額均創新高。截至9月底,滬股通和深股通的日均成交額達到人民幣2064億元,同比上升68%。而港股通的日均成交額達到1260億港元,是2024年的兩倍以上。互聯互通機制已成為推動中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重要橋梁。
在產品創新方面,陳翊庭表示,隨著生物科技行業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投資者對相關資產的風險管理需求日益增強。港交所也順應市場需求,即將推出恒生生物科技指數期貨,為關注該板塊的投資者提供多元化、專業化的風險管理工具。
“我們將繼續與各方深化協作,持續優化上市制度安排,不斷拓展優化互聯互通機制,豐富我們的產品,提高市場效率,進一步推動兩地資本市場的共同發展。”陳翊庭說,“作為全球領先的離岸人民幣中心,我們將持續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固定收益及貨幣產品生態圈,向海內外投資者提供多種資產配置、風險對沖的工具,積極拓展離岸人民幣的應用場景,助力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
校對: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