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政策發力和產業升級,上海工業生產保持增長態勢。
22日上午,上海市統計局發布了前三季度上海市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前三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721.1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5%。
其中,工業生產保持增長態勢,先導產業制造業較快增長。
前三季度,上海全市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2%。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5.7%,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1個百分點。從行業產值完成情況看,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同比增長15.9%,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14.3%,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12.1%。另外,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資產投資中,工業投資增長20.3%,快于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4.3個百分點。
上海市發展改革研究院副院長馬海倩對第一財經表示,今年上海工業增速表現是逐季抬升,工業增長的韌性和內生動力有所顯現和增強。此外工業投資數據也不錯,今天的投資可能就是明天的產出”投資未來可能會有高產出、高成長性的行業,從中長期拉長時間線來看,就是一個良性循環。
作為衡量一個地區工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指標,工業增加值反映的是工業企業生產過程中新增加的價值。
在宏觀政策發力顯效和產業升級發展的雙重促進下,前三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3%,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增加值提速,離不開上海新興動能持續增強。
值得注意的是,前三季度全市三大先導產業制造業產值同比增長8.5%,增速快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8個百分點。其中,人工智能制造業增長12.8%,集成電路制造業增長11.3%。前三季度,高技術制造業產值同比增長10.3%,增速快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6個百分點,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產值同比分別增長20.6%和13.4%。前三季度,風力發電機組、儲能用鋰電池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0倍、27.9倍。截至9月底,全市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30.6萬件,同比增長12.7%。
馬海倩告訴記者,經過多年來加大力度的系統布局,上海三大先導產業正在逐漸成勢,引領上海工業發展。三大先導產業不只是前三季度表現亮眼,“十四五”以來總體的表現也都不錯,年均增速比規上工業高。三大先導產業之外,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表現也不錯,前三季度,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制造業總產值同比增長7.3%。其中,新能源產業增長19.6%,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增長10.9%,高端裝備產業增長10.3%。
具體到人工智能方面,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張英此前介紹,目前上海正搶抓戰略機遇,深化人工智能全產業鏈布局,實現創新企業、產業規模、人才數量“三個倍增”。在這過程中,重點打造“5個高地”:包括敏捷高效的產業創新策源地、賦能百業的垂類應用示范地、開放融通的產業生態集聚地、年輕活躍的創新創業首選地、智能向善的治理合作先行地。
上海市經信委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作為“AI+制造”的最佳實踐場,目前上海正積極開展智能工廠建設工作,目前上海已累計培育12家國家卓越級智能工廠,254家上海市先進級智能工廠,高水平智能工廠數量國內領先,有力推動制造業智能化轉型升級。
在生物醫藥方面,上海市科委近日介紹,預計產業規模今年將突破1萬億元。上海也制定了覆蓋“研發+臨床+制造+應用”產業鏈的政策舉措,推進“張江研發+上海制造”行動。
2025上海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周期間舉行的成果展數據顯示,2021至2025年9月,上海獲批上市國產1類創新藥合計30個;獲批上市境內第三類創新醫療器械數量達45個,在藥械創新競爭中領跑全國。截至2024年末,上海生物醫藥規上企業達2183家,涵蓋制造、服務和批發業。聯影醫療、復宏漢霖、艾力斯等頭部企業產值穩居前列。復星醫藥、上海醫藥等7家企業躋身“中國醫藥工業百強”,聯影醫療在全球醫療器械的排名升至第57位。
在培育未來產業方面,上海近日再發新政進行系統性布局。根據日前公布的《關于加快推動前沿技術創新與未來產業培育的若干措施》,上海提出力爭到2027年,突破一批前沿顛覆性技術,體系化布局建設一批未來產業集聚區,培育20家左右未來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到2030年,培育壯大一批未來產業,推動形成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未來產業引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