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壇迎來歷史性時刻。
10月21日,在日本眾議院首相指名選舉的第一輪投票中,自民黨總裁高市早苗獲勝,隨后將進行參議院首相指名選舉。因日本憲法規定眾議院選舉結果具有“優先性”,所以可確定高市早苗將當選日本第104任首相。
她也是日本首位女性首相,結束日本政治最高層長期由男性主導的局面。
政治逆襲
高市早苗的政治生涯展現了典型的草根逆襲軌跡。她1961年出生于奈良縣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豐田汽車公司的一名普通員工,母親則是當地警察。
與自民黨內常見的政治世家不同,高市早苗的成長背景相對平凡。1984年從神戶大學經營學科畢業后,她進入知名的松下政經塾深造,這是日本政治家的搖籃,培養過多名政府閣僚和國會議員。
之后她赴美留學,回國后曾擔任電視主播和大學教授,這段多元的職業經歷為她日后在政治經濟領域的決策提供了獨特視角。
1993年,高市早苗以無黨派身份首次當選眾議員,正式踏入政壇,與同期當選的安倍晉三建立起密切關系,1996年她加入自民黨,逐步在黨內積累起影響力。
2006年安倍首度執政時,高市首次入閣,擔任內閣府特命擔當大臣。2014年她成為日本首位女性總務大臣,也是迄今為止在任時間最長的總務大臣,并歷任經濟產業副大臣、自民黨政務調查會長等要職。
由于多次獲安倍提攜,她被日本媒體稱為“女版安倍晉三”。
2021年菅義偉退任時,她曾嘗試競選自民黨總裁,但惜敗岸田文雄。2022年安倍遇刺后,她誓言繼承其遺志。
在2025年10月4日舉行的自民黨總裁選舉中,高市早苗在最終投票中以185票對156票擊敗小泉進次郎,當選自民黨第29任總裁,成為自民黨歷史上第一位女性總裁。
然而,成為首相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在高市早苗當選自民黨總裁后,日本公明黨退出與自民黨長達26年的執政聯盟,她的首相之路突遇變數。
直到10月20日傍晚,高市早苗與日本維新會代表吉村洋文在東京舉行會談,并簽署了關于兩黨聯合執政的協議文件。
10月21日,高市早苗在日本眾議院首相指名選舉的第一輪投票中獲勝。盡管依據日本法律,參議院和眾議院原則上享有同等的權力,但眾議院在立法、首相任免等方面具有優先決定權。當眾參兩院的首相提名結果出現分歧時,將召開兩院協議會。若協議會仍無法達成一致,根據日本憲法的規定,將優先采用眾議院的提名結果。這意味著,高市早苗已基本確認出任日本首相。
挑戰與困境
在9月19日的參選聲明中,高市早苗提出“讓日本再一次站上世界頂點”“讓日本富強”的口號,政策路線深度延續安倍脈絡。
不過,中國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副院長張玉來此前指出,即便高市早苗順利出任首相,未來在政策推進、預算審議等方面也將舉步維艱。
高市早苗強調擴張性財政政策與寬松貨幣政策,主張通過減稅和現金補貼來刺激消費,制定規劃讓日本經濟規模在10年內翻倍。
然而,這一主張面臨現實制約。日本政府債務規模已突破1200萬億日元,占GDP比重超過250%,是發達國家中債務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市場人士普遍擔心,若繼續財政擴張甚至增發國債,可能引發金融風險。
貨幣政策方面,高市早苗避談明確的貨幣政策主張,但強調日本央行政策必須與政府目標保持一致,同時明確尊重央行貨幣政策獨立性。
她認為當前日本通脹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成本上漲帶來的輸入性通脹,而不是經濟增長帶來的內生性通脹,強調日本需要實現從成本推動向需求拉動型通脹的轉型。
富達國際基金經理喬治·埃夫斯塔索普洛斯(George Efstathopoulos)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在經歷數十年通縮后,隨著薪酬和服務價格上漲,日本現已進入持續的再通脹時期。日本央行已啟動貨幣政策正?;?,但由于通脹持續高于目標水平,阻礙了這一進程。
中金公司研究報告則指出,若貨幣寬松、財政寬松的力度過大,存在日本通脹再度走高的可能性。在此背景下,日本如果依舊維持貨幣寬松,實際利率會進一步下行,進而帶來日元匯率的大幅貶值,最終進一步推升通脹。
在日美貿易關系上,高市早苗表示,不會立即修改已達成的日美貿易協議,但如果發現某些情況不符合日本利益,應在日美磋商機制的框架內“明確說明”。
一些政治分析師認為,作為政治保守派的高市早苗可能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有更多共同語言。
日股大漲
此前,高市早苗基本鎖定勝局后,日本市場出現了被稱為“高市交易”的現象。截至10月21日記者發稿,日經225指數漲0.1%,報49552點,當天一度漲超1%;今年以來,日經225指數累漲超25%。日股大漲的同時,日元對美元匯率錄得下跌。
市場預期高市內閣的政策會刺激經濟,有利于出口企業盈利,從而推動日股上漲。而日元匯率跟日本股市一直呈現“蹺蹺板”效應,日元貶值主要是對寬松貨幣政策和加息預期減弱的一種反應。
在高市早苗競選自民黨總裁期間,她曾宣布計劃向國防、科技、網絡安全及核能等戰略產業注入更多政府資金。自民黨與維新會也在協議中明確,將基于負責任的擴張性財政政策擴大公私部門投資,并通過徹底支出改革精簡政府運作。
富達國際基金經理曾敏前指出:“日本市場宏觀和微觀基本面均較市場預期的更顯強韌,因此推動日股主要指數近期再創新高。盡管市場短期仍存脆弱面,但潛在結構性增長趨勢,為日股提供了有力環境,支持其中長期表現向好。日本正過渡至溫和通脹的環境,日企也在提高銷售價格,今年日本春季勞資薪酬談判(春斗)帶來了更高的加薪幅度。與此同時,貨幣政策逐步正?;?,為國內經濟和股市帶來積極影響。”
曾敏前表示,數字化轉型仍是關鍵的結構性增長主題。面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挑戰,日本企業正加快工作流程自動化。能夠捕捉日本國內系統整合與云端遷移需求并獲得收益的企業,正逐步顯現出投資價值。盡管全球經濟仍存在不確定性,但近期業績顯示,日本軟件公司受益于強勁的本地需求,具備一定防御性。
“此外,隨著日本國防開支預算計劃提升至GDP的2%,潛在的關稅問題所帶來的政治壓力,或將進一步支持日本國防相關行業的盈利增長,令國防投資主題成為日本市場近期的新亮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