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業協會10月10日晚發布今年第三批首發企業現場檢查抽查名單,電建新能、越亞半導體兩家公司被抽中現場檢查。
據了解,電建新能擬沖擊滬市主板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為中國境內風力及太陽能發電項目的開發、投資、運營和管理,主要產品是電力,公司本次IPO擬募集資金約90億元。
從主營業務收入的構成情況來看,截至今年3月,電建新能主營業務收入中,風電占比70.37%,太陽能發電占比28.38%,其他為1.25%。太陽能發電業務為公司的第二大收入來源,占比從2022年的15.47%上升到2025年一季度的28.38%,上升趨勢明顯。
然而,公司太陽能發電業務的增長也伴隨著毛利率的顯著下滑。2025上半年,電建新能實現營業收入54.72億元,同比增長超過8個百分點;歸母凈利潤11.27億元,同比下滑16%。電建新能解釋稱,毛利率下降主要受季節性光照不足影響,導致單位發電成本上升。
越亞半導體擬在創業板上市,公司主要從事先進封裝關鍵材料和產品的研發、生產以及銷售,公司本次IPO擬募集資金約12.24億元。
據招股書,2022年-2024年及2025上半年,越亞半導體實現營收分別為16.67億元、17.05億元、17.96億元、8.11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15億元、1.88億元、2.15億元、9147.31萬元。總體來看,公司營收整體維持增長,而凈利潤卻大幅波動。
值得一天的是,越亞半導體主營業務毛利率雖然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水平,但最近幾年下降,2022年-2024年及2025上半年,其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8.97%、26.65%、25.49%和24.42%。公司稱,主要受產品價格下降、原材料貴金屬漲價及新產線折舊增加所致。
現場督導作為IPO審核的一大利器,監管層一直高度重視。針對一查就撤,今年4月,深交所發布《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證券發行上市審核規則(2025年修訂)》。其中提到,要壓嚴壓實中介機構責任。充分發揮現場督導把關作用,持續健全書面審核和現場督導相結合的審核把關機制,把防范財務造假、欺詐發行擺在發行審核更加突出的位置;壓嚴壓實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明確現場核驗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證監會此前表示,對現場檢查中的撤回企業“一查到底”,切實落實“申報即擔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