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電池產業鏈迎來密集催化。
中國移動宣布重大計劃
10月11日,在2025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主論壇上,中國移動(600941)正式發布“AI+”行動計劃升級暨“AI+”生態聯盟。“AI+”行動計劃表明,到2028年底,中國移動將持續加大對人工智能領域的投入力度,總體投入翻一番,建成國內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智算基礎設施,探索十萬卡智算集群建設,全國產智能算力規模突破100 EFLOPS。
中國移動是A股三大電信巨頭之一,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凈利潤842.35億元,同比增長5.03%。公司在2025年半年報中提到,報告期內,公司增強大算力供給,呼和浩特、哈爾濱兩大萬卡級超大規模智算中心高效運營;構建全球領先的“算網大腦”,已在蕪湖等多個國家節點落地,總智算規模達到61.3EFLOPS(FP16)。
固態電池又有重大突破
固態電池因其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成為下一代電池技術的“明星”代表,該行業的研發和應用進展一直牽動著業界的神經。今年以來中國科學家在固態電池領域捷報頻傳。
據新華社報道,由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黃學杰團隊聯合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等組成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陰離子調控技術,解決了全固態金屬鋰電池中電解質和鋰電極之間難以緊密接觸的難題,為其走向實用化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可持續發展》上。
經測試,基于該技術制備出的原型電池經歷數百次循環充放電后,性能依然穩定,遠超現有同類電池水平。據介紹,這種新設計不僅制造更簡單、用料更省,還能讓電池更耐用,未來有望為人形機器人、電動航空、電動汽車等領域帶來更安全高效的能源解決方案。
美國馬里蘭大學固態電池專家王春生教授評價道:“該研究解決了制約全固態電池商業化的關鍵瓶頸問題,為實現其實用化邁出了決定性一步。”
另據中國科學報,近日,寧波東方理工大學講席教授孫學良團隊與合作者開發了一種新型超離子導體,為實現高性能全固態電池,特別是在極端環境下具有優異循環穩定性和倍率性能提供了新的技術路徑。相關研究成果在《科學》發表。
實驗結果顯示,研究團隊所構建的全固態電池在室溫條件下實現了高倍率(3C)充放電超過4000圈的穩定循環表現;更為突出的是,在極端低溫(-50℃)環境下,電池在0.1C電流密度下仍可穩定循環超過2000圈,展現出卓越的低溫循環穩定性和可靠性。
多只固態電池龍頭漲幅翻倍
中金公司研報顯示,全固態電池正穩步邁向產業化導入階段,設備端作為產業鏈最先兌現環節,處于“從驗證到放量”的關鍵窗口期。中金公司判斷,車企或在2027年小批量裝車全固態電池,測算2027年全固態電池設備增量市場空間達25億元,有望以122%的復合增長,到2030年達到273億元。
東吳證券認為,固態電池有望在消費電子領域率先導入,未來將持續賦能動力領域,eVTOL、機器人打開應用想象空間。從產業終局視角看,固態電池將實現對于鋰電的完全替代,但中短期節奏上能量密度要求高、成本敏感性低的領域將率先完成滲透。
從二級市場表現來看,多只固態電池核心股走勢搶眼。據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截至10月10日收盤,年內共6只固態電池概念股漲幅翻倍,分別為上海洗霸、先導智能、德福科技、中一科技、國軒高科、廈鎢新能。

上海洗霸年內累計上漲251.26%,排在第一位。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凈利潤1.07億元,同比增長156.56%。據2025年半年報,公司研發、制備出先進的固態電解質、新型硅碳負極等電池材料,有效解決了相關領域的部分核心難題。
先導智能年內累計上漲174.34%,排在第二位。在固態電池領域,公司作為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全固態電池整線解決方案服務商,已成功打通全固態電池量產的全線工藝環節。截至目前,公司已與多家國內外行業領軍企業達成設備合作,相關產品已陸續獲得重復訂單且后續有望持續放量。
德福科技年內累計上漲173.17%,排在第三位。公司針對半/全固態電池,已研發出霧化銅箔、芯箔等多款新型銅箔作為解決方案,且2025年上半年應用于固態電池用銅箔出貨量超140噸。
從未來增長潛力來看,根據5家以上機構一致預測,今明兩年凈利潤增速均超20%的固態電池概念股有16只。這16股中,部分股票近期獲得融資資金大手筆加倉。數據寶統計,截至10月9日收盤,9月以來融資凈買入超1億元的有11只,寧德時代、先導智能、國軒高科、璞泰來、天賜材料等融資凈買入額居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