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劉俊伶
人形機器人技術已處于從實驗室技術突破向產業化應用跨越的關鍵階段,資本市場對其關注度顯著攀升,板塊熱度持續升溫,相關概念股年內表現尤為亮眼。
人形機器人板塊強勢上漲
9月16日,人形機器人板塊強勢上漲,三花智控、北特科技和雙環傳動漲停,江蘇雷利、步科股份、偉創電氣等個股紛紛大漲,超60億元主力資金凈流入該板塊。
消息面上,宇樹科技宣布開源UnifoLM-WMA-0,即宇樹科技旗下跨多類機器人本體的開源世界模型—動作架構。
據國網杭州供電公司消息,國網杭州供電公司、宇樹科技公司、具身智能基地公司、國網浙江華電研究院四方簽署“電力+具身智能”框架合作協議,開啟在電力人工智能應用領域的深度合作。
產業有望邁進規模化量產階段
業界普遍認為,2025年是人形機器人的量產元年,產業有望邁進規模化量產階段。
9月以來,部分人形機器人企業宣布簽下大單。智平方與惠科股份子公司深圳慧智物聯達成合作,在未來三年內,雙方將在惠科全球生產基地部署超1000臺具身智能機器人。優必選宣布獲得2.5億元人形機器人產品及解決方案采購合同。
政策面也在強力支持人形機器人發展。2025年以來,全國多地相繼出臺專項政策,從資金投入、技術攻關、產業生態構建到應用場景開放,為行業提供了全方位、系統化的支持。如深圳提出重點支持具身智能機器人核心零部件、AI芯片、仿生靈巧手、基座及垂直領域大模型、本體控制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上海提出建設不少于4個具身智能高質量孵化器,北京提出培育產業鏈上下游核心企業不少于50家等。
業內人士普遍看好人形機器人規模化進程。
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曾在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上表示,未來幾年,全行業人形機器人出貨量可以保證每年翻一番。據高盛預計,在技術得到革命性突破的理想情況下,人形機器人2025年至2035年銷量復合年均增長率可達94%,2035年市場規模將達1540億美元。
多家鋰電企業布局人形機器人產業
據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A股中人形機器人概念股今年以來行情表現亮眼,110只概念股年內平均上漲67.63%,18股最新收盤價較去年年末實現翻倍,勝宏科技、上海洗霸、中大力德累計漲幅居前,分別達到727.75%、317.14%、258.64%。
人形機器人概念火熱,機構保持高度關注,數據顯示,38股獲得10家及以上機構評級,超過總數的三分之一,比亞迪、寧德時代、恒立液壓評級機構家數居前,分別達到46家、40家、36家,值得注意的是,機構關注度居前的個股中,比亞迪、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均屬于鋰電概念。
近年來,鋰電行業龍頭企業積極通過戰略投資、技術合作及生態共建等方式切入人形機器人賽道。如比亞迪入股人形機器人公司帕西尼、寧德時代旗下溥泉資本參與眾擎機器人的融資,億緯鋰能與Vbot維他動力達成機器人業務深度合作等。這些布局不僅體現了鋰電企業尋求新增長曲線的戰略意圖,也反映出兩大產業在技術協同與供應鏈協同上的高度契合。
人形機器人有望與鋰電行業形成協同共進的發展格局。國投證券研報認為,目前人形機器人面臨續航能力不足、體積/重量占比過高、極端溫度性能衰減與熱風險三大能源困境,這些短板恰恰與固態電池的高能量密度、快速充放能力、結構緊湊性和熱穩定性形成鮮明互補;同時具身智能機器人有望成為帶動鋰電池需求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并推動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電池技術的迭代升級,重塑細分市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