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產業,又迎來政策支持!
9月15日下午消息,河南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河南省加快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行動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目標到202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智能應用場景覆蓋范圍實現從單點突破向綜合集成躍升,人工智能產業規模突破1600億元,建成全國重要的人工智能產業高地和創新應用示范區。
其中提出,加快高端芯片研發,做強人工智能手機、個人計算機、大模型一體機等整機。深度融入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加快國家超算互聯網核心節點、河南空港智算中心等建設。建立“募、投、管、退”全鏈條金融服務體系,支持有條件的人工智能企業上市融資。
AI賦能新型工業化!河南重磅發布
據河南發布微信公眾號消息,近日,河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南省加快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行動方案(2025—2027年)》,提出以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到2027年,河南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將突破1600億元,建成全國重要的人工智能產業高地和創新應用示范區。
其中提出,運用人工智能算法加強反應機理、關鍵材料、系統設計、制備工藝等技術攻關,發展高性能動力電池、電機和電控系統。建設柔性智能制造單元,發展模塊化生產方式,實現多車型混流生產。推動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網聯化升級,加快大模型在感知、規劃和控制等環節深度賦能,突破高階自動駕駛技術。
運用人工智能算法提升生產、檢測環節精度和效率,實現設備預測性維護和質量控制。開展集成電路虛擬制造,降低對“設計—流片—測試”傳統研發模式依賴度,創新生產流程和模式。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搭建產品模塊庫、設計知識庫和配置規則庫,靈活選擇處理器、內存、存儲和網絡等產品模塊,實現產品快速迭代。
支持企業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開展智慧設備智能化輔助設計,發展遠程運維和大規模定制新模式,實現裝備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發具有深度感知、智慧決策、自動執行功能的工業互聯新型裝備,提升重大技術裝備成套研發能力。運用大模型融合各類生產和環境數據,提升裝備自主學習能力,實現環境智能感知和動態響應。
加快大模型在藥物智能篩選、臨床試驗設計與分析、藥物合成工藝優化等領域應用,提升藥品研發生產效率和質量管理水平。打通生物學數據、醫療健康數據壁壘,加強中醫藥大模型構建和訓練,攻克中藥產品一致性難題。加快人工智能技術在輔助診斷檢測、腦機混合、肢體智能康復等領域應用,提高醫療器械特異性和靈敏度。
加快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研發,做強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整機,發展智能農機、智能礦山、智慧電氣、智能網聯車、智能無人機等裝備,推動優勢領域高端化提升。開發具身智能算法庫、動作庫、知識庫,建設異構機器人訓練場,加快具身智能機器人迭代演進。
加快高端芯片研發,做強人工智能手機、個人計算機、大模型一體機等整機。圍繞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智慧環保、智慧交通、智慧醫療等領域需求,發展智能傳感器、集成電路等高端元器件和人工智能視聽終端、醫養終端、車載終端、工業級人工智能終端,支持終端產品與大模型融合創新,探索全新產品形態。
搶抓大模型開源機遇,開發仿真模擬、質量分析、檢驗檢測等垂直模型,推廣“模型即服務”。加強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打造“平臺+智能體”。
發揮政府投資基金帶動作用,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推進技術成果轉化。探索開發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專項貸(數轉貸)等政策性金融信貸產品。建立“募、投、管、退”全鏈條金融服務體系,支持有條件的人工智能企業上市融資。
完善算力和網絡設施。深度融入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加快國家超算互聯網核心節點、河南空港智算中心等建設,推進區域算力資源調度和協同。支持企業打造5G全連接工廠,爭創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頂級節點,加快二級節點建設和應用推廣。
圍繞新材料、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先進裝備、現代食品、現代醫藥、現代輕紡、煤炭等8個重點行業和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產品服務、倉儲物流、節能減排、安全生產等7個關鍵環節,打造“8×7”工業大模型矩陣。構建公共支撐底座,推動大模型集約建設和資源精準匹配。
機構:AI產業發展有望進一步加速
值得關注的是,在AI領域,國內支持政策不斷。
近日,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目標到2027年,率先實現人工智能與6大重點領域廣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70%,智能經濟核心產業規模快速增長,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顯增強,人工智能開放合作體系不斷完善。到2030年,我國人工智能全面賦能高質量發展,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90%,智能經濟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推動技術普惠和成果共享。到2035年,我國全面步入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發展新階段,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圍繞《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相關部門將制定出臺一系列配套文件。其中圍繞《意見》提出的6大行動若干重點行業領域,將分別制定“人工智能+”具體實施方案,進一步細化各行業目標任務、重點方向和工作舉措;分層、分行業加快標準制訂,促進行業內、領域間語料數據、模型和智能體協議等標準化發展。
東興證券指出,“人工智能+”為我國AI產業規模化推廣筑牢政策壓艙石。“人工智能+”是我國繼“互聯網+”后的重要戰略部署,旨在推動人工智能規模化、商業化應用,提升國家競爭力,搶占全球AI競爭制高點。不同于美國在算力芯片上的技術優勢以及在AI應用上的先發優勢,我國發展人工智能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數據資源豐富、產業體系完備、應用場景廣闊。
國新證券認為,“人工智能+”行動將帶來多層次投資機遇:
智能基礎設施領域重點關注國產AI芯片、算力網絡服務商和行業數據服務企業。產業智能化中,工業智能平臺、農業科技企業和消費終端創新廠商具有發展潛力。
民生領域聚焦人機協同工具和醫療智能化解決方案,智慧治理則關注市政設施升級和城市安全系統。具備國際視野的企業可通過參與全球標準制定和開源生態建設獲得新增長點。
投資需重視技術倫理與安全合規性,重點布局智能算力國產化、工業智能化等五大賽道中的技術領軍企業,把握智能化轉型機遇。
責編:楊喻程
上版:汪云鵬
校對:李凌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