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日本、馬來西亞、沙特阿拉伯、巴西……中國公募基金出海探索的腳步邁得越來越遠。“買中國基金”正成為海外投資者的興趣所在。中國公募基金積極出海,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了“低門檻”、在家即能一鍵投資中國成長紅利的工具。
中國基金闖入泰國投資圈
近期,泰國投資圈掀起一股投資中國基金的新潮流。
今年6月,泰國盤谷銀行的子公司盤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BBLAM)推出了一款掛鉤華夏基金旗下A500ETF產品的公募基金——Bualuang中國A500被動型基金(B-CNA500P),將中國資產以ETF聯接基金形式引入泰國普通投資者視野。該基金通過全額投資華夏基金旗下的A500ETF,被動跟蹤中證A500指數表現,成為中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新紐帶。
這只“中國制造,泰國包裝”的基金,剛一上市就被當地投資者搶購,最低申購金額僅500泰銖(約合110元人民幣),并通過盤谷銀行手機銀行或BBLAM的BF基金交易平臺等本土渠道銷售,普通投資者也能輕松“上車”,成為泰國投資者布局中國資產的便捷工具。
泰國投資者為什么關注這只中國基金?原來,該基金間接持倉的都是中國各行業的龍頭公司,將貴州茅臺、寧德時代等一網打盡。泰國BBLAM公司打出的廣告語稱,這只基金大幅降低了對于銀行保險等金融股的配置,專攻科技、消費等高增長板塊,聚焦中國從“制造業”向“創新與內需消費”轉型的核心企業,重點配置工業(20%)、信息技術(19%)、消費(9%)等新經濟領域,精準投資中國經濟轉型紅利。更重要的是,中證A500指數的500家成分股公司僅占A股數量約10%,卻貢獻了69%的利潤。“10%的股票賺走A股69%的利潤,現在你也能分一杯羹!”
華夏基金借道ETF打入泰國市場,是公募行業吸引外資投資中國的生動案例。這次出海,華夏基金通過“輕資產模式”——直接把ETF產品“借給”泰國本地機構包裝銷售,由BBLAM擔任發行人,既省去了復雜的跨境手續,又讓產品更接地氣。
中國資管品牌出海正進入“能力輸出”新階段。此次合作標志著中國公募基金出海模式,已從單純的資本流動升級為“策略+產品”的雙重輸出。華夏基金不僅提供底層ETF產品,其指數化管理能力也成為了泰國投資機構的推介重點。
業內人士稱,隨著中國公募基金品牌打入泰國市場,以后泰國人聊天,可能不僅要聊泰劇和冬陰功湯,還要聊聊“你今天是否加倉了中國基金”。
出海合作成果豐碩
中證A500指數產品登陸泰國市場只是中國公募基金出海東南亞的精彩一幕,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雙重推動下,中國與東盟區域合作成果豐碩,形成深度協同發展格局。
東南亞已成為中國公募基金出海熱銷的重要落腳點,頭部公募基金公司在東南亞市場構建了從機構合作到零售滲透的全鏈條出海路徑。例如,今年5月,富國資產管理(香港)與馬來西亞股票交易所和中國銀河證券馬來西亞私人有限公司就開展合作簽署了諒解備忘錄,富國香港與銀河馬來計劃與馬來西亞股票交易所攜手,聯合上市ETF產品,幫助馬來西亞投資者布局中國市場。此前,富國香港也與中國銀河國際證券私人有限公司合作,在新交所發行中證1000ETF聯接。此外,據易方達基金透露,公司已與BBLAM公司合作推出一只投資中國的FOF產品(Bualuang China Next Economy Fund)。
2024年上半年,易方達基金與巴西伊塔烏資管舉行戰略會談并簽署諒解備忘錄,經過近一年的多層次交流互訪和聯合研究,2025年7月,伊塔烏資管成功發行伊塔烏易方達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ETF(代碼:SILK11,意為“絲綢之路”),并在巴西證券期貨交易所上市,該產品通過掛鉤易方達中國A50ETF,為巴西投資者提供了布局中國核心資產的投資工具,有力促進了中國與巴西資本市場之間的互聯互通,為中巴友好合作注入新動力。依托伊塔烏資管在南美市場的資源優勢,易方達基金將中國資管品牌帶入智利等更多國家,顯著增強了中國資產管理機構在拉美地區的認知廣度與影響深度。
中東同樣是中國公募基金積極探索的出海市場。例如,富國香港攜手中東資管機構SEDCO Capital推出中國股票基金。該產品在盧森堡發行,并已經在阿聯酋取得了當地監管許可,已在銀行渠道面向財富客群發售,構建了豐富的跨境合作生態。
值得關注的是,創業板指數相關ETF已登陸10家境外證券交易所,覆蓋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等區域主要經濟體,高彈性、高成長特性的創業板基金成為全球投資者捕捉中國科技創新發展紅利的投資工具。7月22日,日本日興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推出的奧明易方達創業板ETF(Amova E Fund ChiNext Index ETF)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該產品掛鉤易方達旗下創業板ETF,通過深交所-新交所ETF產品互通計劃上市,為境外投資者布局中國創業板發展機遇提供了便捷的投資工具。“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一直穩步推進金融市場高水平開放,中國市場已成為全球資產配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易方達基金副總裁范岳表示。
“走出去”“引進來”相互結合
近年來,公募行業掀起“雙向奔赴”的熱潮——大膽“走出去”,熱情“引進來”。中國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深化,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機制不斷完善。ETF互掛業務便是資產配置“走出去”與海外客戶“引進來”的積極舉措。
去年,南方基金的海外子公司南方東英在香港發行了南方東英沙特阿拉伯ETF,這是亞太地區首只投資于沙特阿拉伯股票市場的ETF,也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沙特阿拉伯ETF。今年7月,該產品通過內地與香港ETF互掛的形式,成功由華泰柏瑞基金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南方基金在深圳證券交易所發行,市場反響熱烈。內地投資者在家里就能“一鍵布局”沙特市場,點燃了中東“投資熱”。
“走出去”和“引進來”相互結合、相互推動。隨著中國與沙特阿拉伯在金融領域的合作逐漸增多,南方東英與沙特阿拉伯最大的ETF發行商Albilad合作,推出當地首只投資于中國香港股票市場的產品,即Albilad CSOP MSCI Hong Kong China Equity ETF。該產品在沙特交易所上市交易,直接投資于港交所上市的南方東英MSCI港股通精選ETF。該產品讓包括普通散戶在內的沙特阿拉伯投資者能夠在當地交易所直接購買投資于中國資產的ETF,開辟了中東資本參與中國市場的新途徑,對提升當地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熟悉度與參與度,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境內ETF領域的“潮流先鋒”,華泰柏瑞基金結合自身優勢,較早啟動了“引進來、走出去”雙向產品布局的探索,在立足國內市場的同時,積極拓展境外業務,不斷開發高質量、低門檻、特色化的跨境產品,力爭增強自身的國際化發展能力,更好地服務投資者的財富管理需求。
例如,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就有對應的出海“搭子”。去年登陸港股市場的南方東英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該ETF通過掛鉤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搭建起海外資金配置內地資產的橋梁。此外,華泰柏瑞基金旗下互掛產品恒生科技ETF、東南亞科技ETF在境外市場都有對應的“搭子”,在為內地投資者提供多元跨境配置選擇的同時,也為境外投資者布局中國資產搭建了便利的橋梁。
近年來,公募基金積極探索創新各類產品模式,除ETF互掛業務外,還有合格境內投資管理人(QDII)、港股通、ETF互聯互通、互認基金、跨境理財通等多種業務模式,穩步踐行“引進來”“走出去”。富國基金介紹,其跨境產品涵蓋權益、固收、量化等領域,管理規模可觀,覆蓋多個國家及地區。
境外子公司則是中國公募基金公司出海布局的重要抓手。自2008年首家公募基金公司境外子公司成立以來,已有超二十家公募基金公司設立了境外子公司。
中國公募基金行業正用一步步行動實踐“講好中國故事”,幫助全球投資者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的成果,并滿足國內投資者對全球資產的配置需求。未來,期待更多中國公募基金行業順利出海的好消息激蕩出新時代的澎湃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