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突然曝出大動作。
據最新消息,英偉達正逐步縮減其初興的云計算業務。一位直接了解情況的人士表示,英偉達已經減少了吸引企業使用這款名為DGX Cloud的云服務的努力。
有分析指出,該業務曾讓英偉達與亞馬遜網絡服務形成準競爭關系,這一變化緩解了英偉達與其最大客戶之間的緊張關系,特別是與占其營收一半的大型云服務商的競爭壓力有所減輕。
市場層面,美股周五開盤后,大型科技股多數走強,特斯拉暴漲超7%,萬得美國科技七巨頭指數大漲超1%,創出歷史新高。高盛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指出,當前人工智能(AI)驅動的美股科技巨頭和寬松的貨幣財政政策是支撐美股牛市的兩大支柱。
英偉達縮減云計算業務
美東時間9月12日,據美國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報道,英偉達正逐步縮減其初興的云計算業務。
報道稱,據知情人士透露,英偉達已經減少了吸引企業使用這款名為DGX Cloud的云服務的努力,并計劃主要將該服務用于自身,包括為公司內部研究人員提供支持。
這一戰略調整表明,英偉達在云服務領域遭遇有限需求。
英偉達云業務的收縮可能反映出其定價策略面臨市場阻力。據協助多家公司談判云業務的人士稱,AI開發者對DGX Cloud服務器的高價存在抵觸,其價格通常高于傳統云服務商。
據直接了解情況的人士透露,英偉達現在將DGX Cloud的大部分服務器容量用于內部研發,員工使用這些服務器進行從設計新芯片到開發AI模型的各項工作。
英偉達DGX Cloud負責人Alexis Black Bjorlin在接受采訪時否認了戰略轉向的說法。她表示:“我們的內部研究人員需要大量計算資源,我們的客戶也是如此,所以我們的策略仍然相同?!?/p>
值得注意的是,英偉達在最新季度財報中已不再說明其云支出承諾部分用于DGX Cloud,盡管在之前幾個季度都有此表述。這一披露變化暗示,英偉達不再優先考慮為外部客戶提供該服務。
在此之前,英偉達曾承諾花費130億美元從大型云服務商租回自家AI芯片,并計劃通過轉租業務實現1500億美元營收目標。
英偉達CEO黃仁勛曾在2023年初雄心勃勃地描繪DGX Cloud前景,希望銀行、制藥公司等大型企業直接向英偉達租用AI芯片服務器,如同從亞馬遜和微軟租用服務器一樣。
黃仁勛在2023年初的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我們將讓這些基礎設施的訪問民主化,真正讓這項技術和能力變得容易獲得。希望該服務能緩解當時企業客戶面臨的英偉達芯片服務器短缺問題?!?/p>
到2023年8月,黃仁勛向投資者表示DGX Cloud是“巨大成功”。2024年末,英偉達CFO Colette Kress稱公司的軟件業務(她表示包括DGX Cloud)年化營收達20億美元。
今年夏天,英偉達推出另一種云服務DGX Cloud Lepton,這是一個“市場平臺”。
與原DGX Cloud不同,DGX Cloud Lepton平臺上的云服務商自主選擇列出可用GPU服務器容量,而非英偉達簽署多年合同租用容量再轉租給客戶。
但據此前報道,DGX Cloud Lepton平臺初期發展緩慢。多家在英偉達DGX Cloud Lepton平臺上線的云服務商高管表示,他們認為這項新服務與自身業務形成競爭,因為它讓芯片設計商與其客戶建立直接關系。
“科技七巨頭”指數創新高
市場層面,美股周五開盤后,三大指數震蕩分化,截至收盤,道指跌0.59%,納指漲0.44%,標普500指數微跌0.05%。
美國大型科技股多數走強,特斯拉暴漲7.36%,創將近三個月來最大日漲幅;微軟、蘋果漲超1%,英偉達、谷歌、Meta、博通均小幅上漲。受此影響,萬得美國科技七巨頭指數指數大漲超1%,再度創出歷史新高。
高盛對沖基金主管Tony Pasquariello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指出,當前AI驅動的美股科技巨頭和寬松的貨幣財政政策是支撐美股牛市的兩大支柱。
報告強調,投資者需要保持耐心,不要與牛市對抗,但也不要在此高位追漲。短期內可以考慮利用低成本期權進行對沖,為可能在第四季度出現的下一波上漲行情做好準備。
Tony Pasquariello指出,寬松的金融環境、強勁的財政支持、放松管制以及AI領域的資本支出熱潮,都為美國經濟增長帶來了顯著的上行潛力。
在企業盈利方面,盡管面臨關稅政策等不確定性,高盛預計標普500指數今明兩年的每股收益(EPS)將均實現7%的穩健增長,分別達到262美元和280美元。
報告特別指出,企業盈利的強勁表現與悲觀的宏觀敘事形成了鮮明對比。
2025年上半年,在CEO們普遍感到不確定的環境下,“標普493”(剔除科技七巨頭后的標普成分股)的盈利同比增長了7%,而科技七巨頭的盈利增速更是達到了驚人的28%。
高盛在報告中指出,兩大因素發出了美股的短期警告信號:市場的估值和資金流。
從估值來看,標普500指數當前基于未來12個月預期盈利的市盈率高達22倍,這一水平處于1980年以來數據庫中的第96百分位。
不過,報告補充道,高估值更多是未來回報的“路標”,而非短期操作的做空信號,過去三年持續的高估值并未阻止市場大幅上漲。
從資金流來看,夏季支撐市場的技術性買盤動力正在減弱。系統性交易基金的倉位已經“相當飽和”,同時股票回購在未來幾個月也將受到限制。這意味著短期內,資金面將不再是市場的主要推動力。
責編:戰術恒
上版:劉珺宇
校對:祝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