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新社和路透社等媒體報道,9月7日,歐佩克+(簡稱“OPEC+”)八個重要成員表示,支持下月再次提高石油產量。分析人士認為,這意味著在多年實施“限產保價”政策后,OPEC+仍在推進向“擴大產量”的政策轉向。盡管增加產量的步伐較此前有所放緩,但機構預計,增產仍將給市場帶來更大過剩壓力。
根據報道,在7日的視頻會議中,該聯盟核心成員國批準,自10月起每日石油產量將新增約13.7萬桶,并持續這一增產節奏至明年9月。此舉標志著,目前由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主導的歐佩克+計劃于2026年底前解除的第二輪每日165萬桶石油產能的削減,將以快于此前預期的速度恢復供應。
不僅如此,歐佩克秘書長海賽姆·蓋斯還表示,預計到2050年,歐佩克+將把日產量從4900萬桶增加到6400萬桶左右。
沙特阿拉伯、俄羅斯、伊拉克、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科威特、哈薩克斯坦、阿爾及利亞和阿曼這8個OPEC+國家在2023年4月和11月宣布了額外的自愿調整。7日舉行的虛擬會議,意在審查全球市場狀況和前景。實際上,自今年4月以來,OPEC+的政策更加聚焦于收復市場份額,并已接連通過了一系列增產舉措。
歐佩克+的代表表示,包括沙特在內的OPEC+成員希望收回此前被美國頁巖油供應商等競爭對手搶占的銷售份額。
《今日俄羅斯》報道稱,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明確表示,歐佩克+增產計劃對俄羅斯經濟和石油業有著積極影響,并表示國際原油市場供需處于平衡狀態。此次俄羅斯每天將增產4.2萬桶。
伊拉克8月石油出口量為338萬桶/日。伊拉克一直呼吁歐佩克重新考慮該國的石油出口配額,稱目前的配額并沒有反映其1500億桶的探明儲備規模。“對于一個飽受戰爭蹂躪的國家來說,出口配額不足以帶來足夠的收入。”伊拉克還表示,將作出相應安排,為大型石油公司進入該國提供便利。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9月4日報道,沙特阿拉伯與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作為OPEC+重要成員,近期被指存在石油產量超出協議配額的情況,不過兩國均強調自身遵守相關協議。國際能源署(IEA)的統計數據顯示,沙特6月原油日產量達980萬桶,超出生產配額43萬桶, 7月回落至953萬桶/日的水平。報道還指出,沙特和阿聯酋正加速推進產業多元化,重點發展旅游、娛樂、金融和制造業,旨在構建不依賴石油的經濟體系,而這依賴石油收入。
在全球需求預期方面,IEA與OPEC存在明顯分歧。IEA認為,美國的關稅政策導致世界經濟前景不明朗,因而下調全球石油需求預期,預計今年原油庫存將增加。而OPEC則持續上調需求預期,此次OPEC+稱,全球經濟前景處于穩定狀態,并且當前市場基本面狀況良好。
由于全球原油市場今年已經出現供應過剩跡象,OPEC+以外的全球主要產油國也都在擴大供應,加上美國的關稅政策抑制了需求,國際油價目前徘徊在每桶60至70美元的水平。9月5日OPEC+會議前,布倫特原油期貨收報每桶65.50美元,下跌2.22%;美國原油期貨收報每桶61.87美元,下跌2.54%。
IEA等機構預測,若歐佩克+進一步增產,則可能導致第四季度供應過剩,從而給油價帶來更大下行壓力。德國商業銀行分析師在報告中指出:“如果八個OPEC+國家同意再次增產,則我們認為這將對油價構成顯著下行壓力。畢竟,供應過剩的風險已經相當高。”匯豐銀行表示,如果經合組織國家庫存增加,或者OPEC+持續增產,隨著夏季結束以及需求下滑,2025年第四季度和2026年第一季度市場過剩情形預計將會升溫。高盛在一份報告中預測,隨著市場面臨供應過剩,國際基準油價明年將跌至每桶50美元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