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算力以及車載等新型需求驅動下,印制電路板(PCB)行業迎來強勢復蘇,并積極著手產能擴展。今年以來,PCB板塊指數累計上漲接近60%,勝宏科技上漲約6倍,銅冠銅箔、生益電子、生益科技等漲幅翻倍,相關行業業績也增長強勁。
據證券時報·e公司統計,2025年上半年,PCB行業歸屬凈利潤實現125億元,同比提升約59%,近七成上市公司盈利同比增長;另一方面,上游漲價導致企業成本壓力加大,部分企業營業成本增速反超營業收入。
CIC灼識咨詢董事總經理董曉雅向證券時報·公司記者表示,當前中國高端PCB制造業保持了強勁增長,高端市場呈現供不應求的態勢。另外,東南亞本地電子制造業快速發展,也催生了對本地PCB需求。
下游需求強勁拉動
Wind統計顯示,2025年上半年(申萬)43家PCB行業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實現近1335億元,同比去年同期增長約25%,歸屬凈利潤實現125億元,同比提升約59%,29家上市公司上半年盈利同比增長。其中,勝宏科技以歸屬凈利潤21.43億元居首,其次是滬電股份、生益科技、深南電路、鵬鼎控股等均實現超10億元以上盈利規模。
“當前中國高端PCB制造業保持了強勁增長,需求旺盛?!倍瓡匝畔蛴浾弑硎荆珹I算力革命拉動服務器、數據存儲、高速網絡設備需求爆發,超高多層板、高多層HDI等高階PCB產能持續緊缺;汽車智能化進程提速,L2級輔助駕駛普及率攀升,城市導航輔助駕駛加速落地,并向低價車型滲透,推動車用PCB技術升級與需求放量;低軌衛星、毫米波天線、光模塊、激光雷達、車域控制器等領域加速導入任意層互聯+高頻高速解決方案。
在人工智能時代,高多層與高階HDI(高密度互連)已成為PCB技術升級重要方向,大幅提升PCB價值量,已經大幅助推龍頭公司毛利率走高。
今年上半年,AI PCB龍頭勝宏科技毛利率提升幅度最大,其次是中京電子、生益科技等公司,在AI、新能源汽車電子、數據中心等新興領域強勁需求推動下,帶動高階PCB持續放量增長;相比,中英科技、天津普林、一博科技和四會富仕等PCB企業毛利率同比下降。
整體來看,PCB高端市場呈現供不應求的態勢,而中低端市場的同質化競爭激烈。
勝宏科技高管在最新接受機構調研中介紹,目前公司看到整個市場的需求是高確定性且高增長的,尤其是在AI領域;從供需結構上看,行業對高端產能的需求持續增加,高端產品的供給仍然處于相對緊張的狀態。
生益科技高管也介紹,公司憑借在AI及相關產品的認證布局以及在客戶端的積累,需求已逐步轉化為實質性的訂單;同時,利用海外終端的輻射效應,公司加大了對國內AI服務器、算力、芯片等廠商的產品認證和項目認證的力度,產品結構調整成效逐步顯現,并在關鍵時間窗口期內成功推動產品價格策略的調整。
東南亞PCB項目進程加速
在高端需求推動以及地緣政治波動等因素推動下,近年來國產PCB密集擴產,并奔赴東南亞建廠投產。根據Prismark預測,2024年至2029年以東南亞為代表的亞洲(不包括中國和日本)將成為年復合增長率最高地區,將達到7.8%。
以PCB設備供應商業績可見一斑。大族數控今年上半年實現歸屬凈利潤2.63億元,同比增長約八成。隨著東南亞PCB項目進度加速,公司海外業務穩步成長。
據介紹,自2023年以來,全球主要電子終端品牌加速實施多元化的供應鏈策略,掀起了東南亞國家的PCB產業擴產潮。2024年眾多國內及臺資企業在東南亞市場的項目陸續落地并量產,今年正式投產的企業數量進一步增加。公司積極組建海外運營團隊,與當地企業聯合打造高水平自動化產線。
上市公司中,8月底勝宏科技籌劃定增募資19億元獲證監會批復,募資用于越南勝宏人工智能HDI項目,泰國高多層印制線路板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銀行貸款;生益科技、生益電子、深南電路等也披露推動泰國項目建設。
董曉雅指出,國產PCB密集奔赴東南亞建廠成本驅動導向明確,且集群化布局于少數區域,如越南南部、泰國東部經濟走廊、馬來西亞檳城等成熟產業帶。這些區域已形成配套,且物流便利,靠近港口,便于原材料進口與成品出口。整體還是以“國內研發+東南亞生產”模式為主;企業核心環節仍留在國內,如深圳、昆山等PCB產業基地,東南亞工廠主要承擔“生產加工+出口”職能。
“隨著東南亞本地電子制造業快速發展,也催生了對PCB的本地需求?!倍瓡匝蓬A計,未來針對東南亞本地需求的產能占比將提升。
上游成本抬升
今年來,在銅價大幅上漲帶動下,覆銅板等PCB上游原材料漲價,導致PCB行業營業成本普遍抬升。據統計,今年上半年,約18家PCB上市公司營業成本增速已經超過同期營業收入。
對于上游漲價影響,崇達技術高管在接受機構調研中指出,自2024年6月份以來,覆銅板、銅、金鹽等核心主材及配套輔材的價格增速顯著加快,當前正處于高位震蕩階段;公司將落實一系列精細化成本管控舉措,以消化并轉移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漲所形成的壓力。
深南電路在投資者平臺上回復稱,公司將持續關注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變化以及上游原材料價格傳導情況,并與供應商及客戶保持積極溝通。生益電子高管也在接受機構調研中指出,目前大宗材料價格略有增長,公司將持續關注價格走勢,動態調整公司的供應策略。
對于銅價后市走勢,董曉雅表示,從供給端看,未來2—3年全球新增銅礦產能仍有限,且銅礦開采周期長(通常5—10年),供給彈性不足,預計全球銅市場可能從“緊平衡”逐步轉向“小幅缺口”,中長期銅價存在上行空間。
據分析,傳統銅需求領域表現分化。房地產行業受部分地區調整政策影響,需求恢復節奏較慢,但新能源領域對銅的需求持續高增,成為拉動全球銅消費的核心動力,一定程度上對沖了傳統需求的疲軟。另外,目前國內銅庫存和LME銅庫存處于較低的位置,給銅價帶來了低庫存方面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