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重要指數的成份股,即將迎來調整!
9月8日,恒生指數成份股調整將正式生效。恒生生物科技指數、恒生綜合指數的成份股也有重大調整,所有變動將于9月8日起生效。
另外,根據上交所和中證指數公司此前發布的公告,科創50指數、科創100指數樣本也將進行調整,并于9月12日收市后生效。
來看詳細報道!
周一生效!泡泡瑪特等將加入港股重要指數
近日,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布了截至2025年二季度的恒生指數系列檢討結果,所有變動將于9月8日(星期一)起生效。
其中,恒生指數成份股數量將由85只增加至88只,加入了中國電信、京東物流、泡泡瑪特。恒生指數成份股的變動亦適用于恒指港股通指數。
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成份股數量維持50只。該指數的成份股將加入泡泡瑪特,剔除極兔速遞-W。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成份股公司的變動亦適用于恒生中國企業精明指數。
恒生生物科技指數成份股變動較大,數量由50只減少至30只。該指數的成份股將加入映恩生物-B;剔除四環醫藥、先健科技、麗珠醫藥、康臣藥業、愛康醫療、錦欣生殖、石四藥集團、樂普生物-B、康諾亞-B、微創腦科學、綠葉制藥等21只股票。
恒生綜合指數成份股數量由502只增加至504只。成份股將納入中國食品、恒瑞醫藥、博雷頓、匯聚科技、晉景新能、碧桂園、三花智控、滬上阿姨、海天味業、寧德時代、周六福、曹操出行等24只個股;剔除冠城鐘表珠寶、大家樂集團、周黑鴨、京東方精電、九毛九、富力地產等22只個股。
恒生可持續發展企業指數納入信和置業、長江基建集團、瑞聲科技,剔除恒隆地產、友邦保險、舜宇光學科技,成份股數量維持30只。恒生指數公司表示,恒生可持續發展企業指數精選ESG表現最優的30家香港上市公司。
恒生A股可持續發展企業指數納入順豐控股、中信證券、建設銀行、曙光信息、晶科能源,剔除京東方A、中國石化、復星醫藥、中海油服、光大銀行,成份股數量維持30只。恒生指數公司表示,恒生A股可持續發展企業指數精選ESG表現最優的30家A股上市公司。
恒生指數公司指出,上述所有調整將于2025年9月5日收市后實施并于2025年9月8日起生效。
恒生科技指數成份股沒有變動,數量維持30只。
從半年報看,當前港股多數企業已披露財報,整體業績短期受擾動,其中零售、汽車與半導體板塊利潤下滑,而硬件、材料、金融與醫藥板塊高增。
國泰海通證券指出,下半年港股基本面或迎來轉機。隨著反內卷政策落地,互聯網龍頭業績最艱難時刻或逐步過去。近期海外科技巨頭宣布超大規模基建投資計劃,反映對AI應用回報的樂觀判斷。同時國內大模型迭代加速,港股互聯網龍頭繼續加碼AI資本開支。隨著美國芯片禁令松動,國內資本開支有望續增,四季度港股互聯網敘事或由“外賣戰”轉向“AI賦能”,業績預期改善可期。此外,會議重要窗口期在即,國內政策加碼對港股基本面也有裨益。疊加南向仍有增量空間+降息下外資或回流,下半年港股牛途有望繼續。
科創50等指數樣本也將迎來調整
8月29日,上交所、中證指數公司發布公告,根據指數規則,上交所與中證指數公司決定調整科創50等指數樣本,于2025年9月12日收市后生效。
其中,生益電子將被調入科創50指數,埃夫特、中科藍訊等5只證券將被調入科創100指數。
此次樣本調整后,一方面,科創寬基指數對科創板市場的代表性進一步提升。調整后,科創50指數總市值3.1萬億元,覆蓋率38.9%。科創100指數總市值1.9萬億元,覆蓋率24.4%。科創50、科創100、科創200總市值覆蓋率達84.6%,較調樣前提升0.5%,共同良好表征科創板大中小市值證券表現。
另一方面,科創50、科創100指數前五大成份股基本保持不變。調整數量已連續數個季度均未達到比例限制,顯示出科創板證券市值結構相對穩定。調樣前后,科創50前五大權重股合計權重39.1%;科創100前五大權重股合計權重13.9%。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均為兩大指數前三大行業。
值得關注的是,科創板已成為A股指數化投資比例最高的板塊。據上交所8月31日消息,今年以來,科創板共推出科創綜指、科創民企等7條指數,指數總數已達32條。截至8月底,科創板已上市ETF共93只,總規模達2876億元,其中科創50指數境內外產品規模近2000億元,較年初增長超8%。以科創板ETF為代表的指數化產品成為吸引資金向新質生產力積聚、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的重要工具,中長期投資者對科創板ETF的配置力度大幅提升,截至6月底合計配置規模已超400億元。
此外,近期科創板并購動作密集,停牌公告密集發布,引發市場高度關注。申萬宏源表示,僅2025年8月單月,科創板就已出現7起重大資產重組或定增收購案例,數量持平二季度全季。其中,半導體領域成為絕對主力,在7起案例中占據5起。中芯國際、華虹公司、芯原股份等行業頭部企業相繼披露并購計劃。
申萬宏源表示,結合當前并購案例與政策導向,展望后續:1)在政策支持、產業需求迫切、資本積極參與的多重因素疊加下,半導體領域的并購預計將保持高頻態勢;2)頭部企業“補鏈強鏈”為主線。多數并購案例將圍繞頭部公司的產業鏈布局展開,核心目標是補充技術短板、完善產業生態;3)標的選擇偏向“相關方”,如中芯國際收購已控股公司的少數股權、華虹公司收購同一實際控制人旗下資產、芯原股份收購已有持股基礎的芯來智融,這類熟悉的標的可降低交易風險與整合難度,提升并購成功率。
校對: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