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證券時報·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出品的【公司研究】系列之《本鋼板材:跑出智能制造“加速度”,輕量化汽車鋼夯實長遠發展基礎》
業績減虧成效顯現。 2025年上半年,本鋼板材完成生鐵產量519.97萬噸,粗鋼產量541.65萬噸,鋼材產量816.16萬噸。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46.98億元,同比有所下降,但環比呈現回升態勢。更值得關注的是,公司虧損幅度顯著收窄,歸母凈利潤同比減虧9.21%,這一改善主要得益于公司深入推進降本增效措施、高端化轉型、提升生產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等系列舉措。報告期內,受鐵礦石、焦煤等原材料價格下降因素影響,鋼鐵行業經營業績持續修復。公司通過“強化市場分析研判,抓好原材料合理采購及采購波段把控”,切準低點采購并優化庫存節奏,同時拓展年度長協采購合作以獲取優惠價供應,有效降低了原材料采購成本。
跑出智能制造“加速度”。公司堅定不移推進產品高端化戰略,2025年上半年取得突破性進展:重點產品占比同比提升31%,熱成型系列產品銷量同比提升89%,高附加值新產品增利2737萬元。這一成績源于企業對“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的堅定貫徹,通過構建“技術引領+產品躍遷”雙輪驅動策略,聚焦汽車鋼、管線鋼、集裝箱用鋼等核心領域,推動產品結構從“規模導向”向“價值導向”轉型。2300產線成功軋制2180mm、2190mm超寬幅熱軋板,刷新國內熱連軋機組最寬板紀錄。
公司依靠數智技術創新驅動,數據資產化率達到88%,在煉鐵高爐巡檢、煉鐵測溫取樣、撈渣等3D崗位投入機器人26臺套,換人率由9%提升至32%,智慧指數82.67分,由集成級進入優化級,相比前期69.26提升了19.36%,跑出了板材智能制造“加速度”。
深入推進能源結構優化。公司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從能耗、排放、產品認證等多維度發力,成果顯著。公司重點開展了綠色工廠申報、板材公司“碳”管理工作方案編制、“十五五”低碳發展規劃編制、綠鋼產品試制及低碳排放鋼產品認證、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數據收集上報、碳管家平臺建設等多方面工作。持續推進半鋼工藝路徑低碳排放產品的試驗,實現綜合降低碳排放27%—40%。公司聚力“追新逐綠”,持續推進超低排改造和用能設備更新,重點圍繞焦化、燒結、煉鐵、煉鋼、軋鋼 5 大重點工序推進管理提升、生產工藝改進、能源結構優化,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噸鋼綜合能耗大幅降低。
“反內卷”或將釋放行業盈利空間。當前,政策層面、行業協會及企業均在謀劃破解“內卷式”競爭難題。鋼鐵行業因下游需求下滑、上游鐵礦石成本高企,利潤空間長期受到擠壓。東方證券認為,鋼鐵行業不只有“反內卷”帶來的短期投資價值,“反內卷”的提出或將催化減產措施落地,而且行業供給端、成本端均存中期邊際利好預期,有望穩定鋼材價格并釋放行業盈利空間。
銀河證券表示,隨著行業供需格局的改善,龍頭鋼企的盈利能力和估值有望迎來修復。從供給側看,產業政策持續顯效,鋼鐵產能呈收縮趨勢,行業集中度有望持續提升;從需求側看,兩新政策助力下游制造業投資加速,行業有望受益于制造業升級和AI轉型。
加快輕量化汽車鋼研發。當前,安全、低碳、環保已成為汽車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隨之而來的是新能源汽車對“瘦身”的不懈追求。為滿足新趨勢下的汽車產業“鋼需”,本鋼板材正加快打造輕量化、高強度、低成本汽車鋼,形成銷研產一體化高效運營鏈條,讓汽車鋼產品更好地助力公司產品結構提質升級,以高端品種和市場優勢夯實長遠發展基礎,加快打造以汽車板為引領、極具國際競爭力的精品板材基地和國內一流優特鋼基地。
今年上半年,本鋼板材針對980MPa級超高強鋼產品表面質量問題開展專項攻關,產品順利通過了主機廠認證。超高強鋼的使用能夠有效減少汽車零部件的厚度,從而實現汽車的減重。本鋼板材的這一成果為汽車行業提供了一種新的減重方案,有助于推動汽車行業向更加環保、高效的方向發展。
風險提示
1. 宏觀經濟政策風險。
2. 原燃料價格及供應風險。
3. 環境保護風險。
版權聲明
本報告基于證券時報社旗下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認為可靠的、已公開的信息獨立撰寫,但對該等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本報告版權僅為深圳證券時報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所有。未經本公司書面許可,任何公司、機構、個人不得以翻版、復制、發表、引用或再次分發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權。
如征得本公司同意進行引用、刊發的,需在允許的范圍內使用,并注明出處為“證券時報·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關責任的權力。所有本報告中使用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均為本公司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
報告排版與編輯:何予